350章 過河拆橋(1 / 2)

後麵的事,夏含秋沒有再參與,等到結果出來,四十四人竟然留下了十六人大大出乎她預料之外,她以為能留下十個人就極好了。

伏瑩瑩和宋江一起將名冊送來,夏含秋邊翻邊問,“另外那些人情況如何?是因為什麼原因不能留為己用?”

宋江看伏氏沒有要說話的意思,知趣的將話題接了過來,“回稟王妃,這些人要說學識都過得去,若隻是抄抄寫寫,那四十四人都能留下來,臣等隻能在把關上嚴上加嚴,淘汰下去這些人,也為以後其他人留下位置,至於留下的那十六人,臣得說任何一個都不錯,學識好不說,還腦子靈活,以臣看,今日來的這些人都算是有見識的,不是那死讀書的人,好好磨一磨定堪大用。”

“你的意思是後來的人未必有今日的優秀?”

“是,您之前給臣等的標準是學識好,有膽氣,有魄力,德行佳,今日來的人不說其他,膽氣和魄力都是上等,還在觀望的人在這上麵便遜了他們一籌。”

就如宋江所言,有今日成功的人在前,後麵每天都陸續有人前來投效,可幾天加起來都沒有第一日的多,好在之前夏含秋那番話已經傳出去了,倒也沒有人泄氣,一個個倒是更認真了。

自然,說夏含秋不敬先賢的也有,隻是這個王妃一直都表現得太好,心下不滿的也就是暗地裏嘀咕幾句,然後在心裏自己排解了,並沒有傳出不好聽的話。

這讓做足了準備麵對這種情況的衙門諸人麵麵相覷,摸摸鼻子散了繼續去忙活。

皇族能得百姓這般維護的古往今來也找不出幾個,夏含秋心裏感恩的同時也慚愧,她做的這些事說到底也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隻是用了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去讓百姓都能接受,實際上最後得好處的還是她。

百姓實在是太好安撫了,半夜,某種運動過後,夏含秋在段梓易懷裏如此感歎。

段梓易失笑,也就她自己認為自己做得有多利益至上,若她對百姓的善待是裝出來的,時長日久又豈會沒人發覺,不過是因為她付出的真罷了,就算做這一切真是為了他段家的江山,百姓也是實實在在的得了好,不然誰會始終惦記你,覺得你好。

起用寒門學子已成定局,有了一條向上走的途徑,百姓自是高興,勒緊褲腰帶送孩子去私塾的多了不少。

有些仰慕王妃為人的,對女兒的培養不知不覺也換了個方向,家裏條件好的在學好女紅管家的基礎上也會請了先生回來教識文斷字以及一些做人上的道理,家裏清苦的,也會有兄弟或者關係好的表親鄰裏在學堂裏學了回來教姐姐妹妹,風氣無形中就大變樣。

同樣在觀望的貴族則都沉寂了不少,就算他們不認為這個時候王爺王妃就想著要節製他們,從大局看也認同這條新政於大梁大大有利,可他們依舊覺得心寒,覺得皇室過河拆橋的未免太早了些。

不是沒人從中挑撥,隻是幾位早得了消息的老爺子如定海神針般壓著,他們也攪不出花樣來。

這些段梓易和夏含秋自是知道,在事情終於冷卻下來一些後,兩人將衙門大小官員全部召集到了議事廳。

隨著衙門的人越來越多,以後也必然還會增加,趁著現在土地還沒有凍上,夏含秋吩咐人將最後麵的整麵牆敲了,將衙門往北麵擴,而前麵議事廳也弄出來一大一小兩個。

眼下的場麵,自然是要用上大的才裝得下這許多人。

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段梓易將杯盞蓋上放到茶幾上,眼神從左掃到右,滿屋皆靜。

“本王將寒門出身的人剔除在外,想必你們應該知道找你們來是為何了。”也不用他人回答,段梓易繼續道:“起用寒門損害到了貴族的利益,這一點本王心裏有數,就算你們心裏有疙瘩也是應當,不過你們整日在這衙門呆著,看得比你們家裏那些人要透,想必這幾天下來已經權衡出利弊了,可家裏那些人卻未必,這些日子你們都不好過吧。”

不少人麵露苦笑,可不就是不好過,被長輩責備,平輩埋怨,就是回了自己屋子還有妻子在那等著哭給自己看,這還是男人,女人更不好過,被罵翅膀硬了都是輕的,她們是恨不得在這衙門安營紮寨不回家了。

“本王不會一家家去安撫,你們將本王的話帶回去,奪天下素來和貴族世家分不開,可百年過後,天下同樣是毀在貴族世家後代手中,曆朝曆代都是這個結果,現在明知有一個可能改變這個狀況的辦法在眼前,本王不可能因為顧及他們高不高興而棄之不用,貴族和寒門放在一起對比,貴族什麼不比寒門出身的強?隻要他們用心培養子孫,又何用擔心他們會失了優勢?這些話本王就說一次,他們若是還想不通,非得一意孤行,最後落個什麼結果本王絕不會可憐他們,更不可能網開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