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報告9中所描述的,區琴在遭遇了美女虛榮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打壓後,對自己的外貌出現了完全的不確信,不修邊幅的人生態度從中學一直延續到大二。每當區琴頂著在社區老年人俱樂部裏剪的短碎發(八十年代風格),身著夜市買的運動服,身負雙肩牛仔布大書包,腳踏黑膠帆布鞋在校園裏溜達的時候,回頭率也是相當高滴,因為路人都禁不住為這身土到無極限的裝扮而傾倒……

大二的某一日,上帝在天上打了一個噴嚏,咱們的區琴立刻轉性了——這當然是不可能滴,但是讓宿舍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區琴忽然留起了長發,穿起裙子,每天開始習慣性地在宿舍的穿衣鏡前顧盼一番。

對於這個異變,鍾方欣慰地說:咱們琴子終於長大了!

張曉敏詫異地問:最近沒亂吃啥東西吧?

劉梅習慣性扮深沉掉書袋做總結: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區琴對此的回應是:KAO!醜女也有愛美的權利!

當然,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區琴的轉變也同樣經曆了一個長期的心路曆程,認真說來,真是一部如何把少女的玻璃心碾得粉碎再回爐融成塊大石頭的血淚史。

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林宇軒就喜歡叫區琴‘男人婆’。最初聽到這稱呼,區琴還挺滿意的,因為那時的她總認為‘男人婆’這個名詞裏帶著股彪悍勁兒,充分體現著她已非吳下阿蒙,不再是當年那個隻會哭鼻子的純良小白(能樂觀成這樣也挺不容易的=

=+)。可惜隨著年歲漸長,區琴漸漸有些鬱悶了……

一個秋天的中午,區琴照常背著大書包,拎著塑料水杯上公教自習,忽然迎麵走來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叔,笑曰:“同學,請問到圖書館怎麼走?”

區琴在某些脾性上完全繼承了區老爹的優良傳統,例如……愛操心。所以當她仔細回憶了一番M大曲折迂回的複雜地形,嚴重懷疑就算給這位大叔畫張地圖,他也未必能找得到圖書館的時候(真的想太多了=

=),當即豪氣衝天地決定自己帶路,把這位路人甲領到圖書館門口。

路人大叔驀然見得如此熱心的大學生,深感欣慰,不斷尋找話題和區琴攀談,一路走來,二人倒也相談甚歡。忽然,大叔問道:“同學,你看上去真小,不到十六吧?年紀小小就考上大學,真厲害!”

隻要是女性,過了十八歲後都會在潛意識裏認為自己已經開始變老,區琴也不例外。因此區琴咋一聽到有人把自己的年齡生生減了三歲,真是得意莫名啊!可惜作為一個誠實的孩子,她還是微笑的答道:“沒有,我過了年就要十九啦~”

大叔一聽,像是吃了一驚,脫口就說:“那你長得也太矮啦!我兒子今年十五,都已經一七七了。”

“……”區琴莫名驚詫,不知他為何將她和他的兒子放在一起做比較,暗想著自己雖然不算高,總歸也是平均以上吧,怎麼會太矮啦?!

大叔見區琴一臉呆滯,像是醒悟到自己的話語太過直白,趕緊訕笑著安慰道:“同學你也別灰心,十九歲還能再長個呢!隻要注意鍛煉,多補充營養,說不定還能長個十幾公分……”

“……”為什麼要再長十幾公分?大叔你對女生的身高要求也太詭異了吧!

大叔見區琴的臉色愈發鐵青,自以為說中了她的心病,有些尷尬,隻好又補充道:“嗬嗬其實身高都不算什麼,你看看你,考上M大這麼好的學校,前途不可限量啊!男孩子嘛,也不是靠身高來決定人生的……”

男孩子男孩子男孩子……那位大叔又BLABLA說了一通安慰之辭,可惜區琴都沒聽進去,因為她已經被‘男孩子’這個字眼震飛出了銀河係!還沒等悲憤交加的她組織出什麼語言來糾正這位沒眼力介又缺心眼大叔的嚴重錯誤,就聽大叔笑道:“圖書館到啦!真是太謝謝同學你了,我有急事先走一步!”

於是,大叔邁著堅實的步伐匆匆離開,隻留得區琴呆立在瑟瑟寒風之中。良久,她低頭看看胸前的一馬平川,終於忍不住一聲狂吼:“MD,雖然是旺仔小饅頭,但我好歹也是個女的啊~~~”

就在區琴一個人呆立在圖書館門前捶胸頓足的當口,忽然覺得後腦勺像被磚頭砸了一下,揉著腦袋回頭,就看見林某人舉著厚厚的原文課本,正一臉鄙夷地望著她:“喂!你在圖書館門口手舞足蹈個什麼勁兒啊?好白癡……”

區琴正處在被無限打壓的情緒中,懶得和他囉嗦,喝道:“白癡就別理我!免得別人以為你也是白癡一族呢!”

林宇軒沒料到區琴突然發這麼大的火,作為欺軟怕硬的典型性代表人物(區琴如是說),他的聲音低下來,訕訕問道:“……你怎麼啦?”

“……”無視無視完全無視!

“喂?出了什麼事?”繼續放低姿態(自認為)。

“那個……”看你小樣的態度還算誠懇,就勉強和你說說。

“嗯?”

“我……是不是很像男生?”

“切!我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林某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恢複欠扁笑容,狀似鼓勵地拍拍區琴的頭:“兄弟,有人說你像女生了是吧?別氣餒,在大哥心中你永遠是個凶悍的男生啊~~~”

啊啊啊啊啊啊!廬山升龍霸!天馬流星拳!爆發吧,小宇宙!今天不揍你個滿地找牙老娘就不姓區!KAO!還敢拿這麼厚的書來抵擋?放開你的鹹豬手!別拿身高優勢來壓人!今天老娘和你拚了!

……

說起大學社團,未進入大學的人對此總會有一些錯誤的認知,將之與台灣日本等地偶像劇中經過藝術處理的東西聯係在一起,幻想著能在社團中發揮特長,揮灑青春。殊不知,在中國的高校裏,社團活動並沒有想象中美好,於是最常見的情況是:大一入校,被社團活動宣傳得暈暈糊糊,花了十到五十元不等的大洋作為年費加入社團;加入社團的第一個月,還有前輩似模似樣地組織了幾次活動(但多數時候因為時間原因你都沒法參加);第二個月,活動銳減;第三個月一直到大一結束,你基本上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加入過社團,也不知道你交的年費到底消失在什麼地方……所以第二年再開學的時候,麵對新一輪的社團宣傳攻勢,你多半會以一種囧囧的表情淡定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