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 一百三十六章 反賊再反(2 / 3)

但值得誇獎的是,他的忽悠是很有效果的,在福建的時候,手下隻有幾個兵,對麵有一群海盜,二話不說,先找到了鄭芝龍,死乞白賴地隔三差五去找人家(所以後來有的官員彈劾他,說他是求賊),請客送禮,反複招安,終於招來了鄭芝龍。

雖然後來證明,鄭大人是不大可靠的,但在當時,是絕對夠用了,後來他借助鄭大人的力量,殺掉了不肯投降的海盜劉香,平定了海亂。

這種空手道的生意,估計熊大人是做上癮了,所以到中原上任的時候,他也玩了同一套把戲,先這裏招降了劉國能,再用劉國能,那裏招降了張獻忠,反正是無本生意,非常高明。

但這種生意有個問題,因為熊大人本人並無任何實力,隻要一點點不行,他就不行了。

張獻忠就是個不行的人,按照他的習慣,投降的時候,就要想好幾時再造反,所以剛開始,他就不肯繳械,當然,這也有個說法,之所以不肯繳械,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罪孽深重,要留著自己這幾杆槍,為朝廷效力。

熊文燦倒是很高興,表揚了好幾次,後來他果真缺兵,去找張獻忠要幾千人幫忙,張獻忠又說還沒安頓好,先休整幾天。

張獻忠住的地方,就在今天襄樊的穀城地區,他老人家在此,基本就是縣長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天都要去縣城裏轉一圈,算是視察,他手下的兵也沒消停,每天都要刻苦操練。

與此同時,張縣長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有錯誤的,比如,每次打仗的時候,都用蠻力,很少動腦子,且部隊文化太低,沒有讀過兵法。為了加強理論教育,保證將來再造反的時候,有相當的理論基礎,他找來了一個叫做潘獨鼇的秀才,給他當軍師。

這位潘獨鼇到底何許人也,待查,估計是個吳用型的人物,應該是幾次舉人沒考上,又想幹點事,就開始全心全意地給張獻忠幹活,具體說就是教書,每天晚上,在張縣長的統一帶領下,大大小小的頭目們跑去聽課,課程有好幾門,比如孫子兵法等等。學習完後,張縣長還要大家寫出學習心得,結合實際(比如再次造反後,該怎麼打仗),分析討論,學習氣氛非常濃烈。

但他所幹過最猖狂的事,還是下麵這件事。

崇禎十二年,年初的一天,穀城縣令阮之鈿接到報告,說穀城來了個人,正在和張獻忠見麵。

阮縣令的職責是監視張獻忠,加上他還比較盡責,就派了個人去打探看看到底是誰來了,談了些什麼。

沒過多久,那人就回來了,他說談了些什麼,就不太知道了,但來的那個人,他認出來了。

誰?

李自成。

阮知縣差點暈過去。

按照常理,自從一年前被打垮後,李自成應該躲在山溝裏艱苦樸素,怎麼會出來呢?還這麼大搖大擺地見張獻忠。

讓人難以想象,這個來訪者確實是李自成,他是來找張獻忠要援助的。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李自成就這麼在穀城呆了幾天,都沒人管,又大搖大擺地走了。

其實不是沒人管,是沒法管。

張獻忠之所以囂張,是因為他手下還有幾萬人,而熊大人,我說過,他的主要能力,就是這裏、那裏的忽悠,要真拿刀收拾張縣長,就沒轍了。

而且更麻煩的是,他還收了張獻忠的錢。

在明末農民起義的許多頭領中,張頭領是個異類,異就異在他不太像綠林好漢,反而很像官僚。

比如他在投降後,就馬上馬不停蹄地開始送禮,從熊文燦開始,每個月都要去孝敬幾趟,而且他還喜歡串門,聯絡感情,連遠在京城的諸位大人,他也沒忘了,經常派人去送點孝敬,所以每次有什麼事,他都知道得比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