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登封市少林大道20號電話:(0371)62856868
特產
嵩山有三大特產:燒餅、芥絲、三楂紅。凡來少林出差旅遊的人們,用燒餅夾芥絲就著三楂紅。享後讚歎不已,回味無窮。
氣候
嵩山地區地處北溫帶南沿,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寒暖適中。嵩山山上山下溫差(年均)達4℃~5℃,年平均氣溫10.2℃。春季、秋季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此外,10月10日~11月25日還可觀賞少室山、太室山的紅葉。
電話
谘詢電話:(0371)62749305
登封市旅遊投訴電話:(0371)62873444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廬山
廬山,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麵積302平方公裏,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穀、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複雜多樣。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彌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裏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晉代高僧慧遠(334~416)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淨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
【著名景點】
東林寺
東林寺,座落於廬山西麓,是淨士宗發源地。東林寺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於東晉太元九年(384)創建,距今1600多年。它椽摩棟接,丹輝碧映,“規模宏遠,足稱萬僧之居”,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唐代,東林寺極盛一時,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講學,慧遠和東林的教義也隨之傳入日本。據說,日本的“東林教”即淵源於此。在曆史上,東林寺對於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曾作出了貢獻。
西林寺
西林寺位於廬山境內,由開山祖師慧永法師創建,迄今已有1700餘年曆史。西林寺與東林寺均依廬山而立,相距不過百丈,景觀各有千秋。東林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西林寺則小巧緊湊,秀麗嚴謹。北宋大師人蘇軾曾有《題西林壁》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此詩傳頌千古,也使西林寺聲名遠播。西林寺內珍貴文物很多,以七層千佛寶塔最有特色,寺內另有《十八羅漢圖》、《五百羅漢圖》等畫卷,《大藏經》及各類佛學經典圖書千餘冊,晉、明二代碑刻、塑像數件。
海會寺
海會寺位於廬山南麓,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清代重修,殿宇宏敞,雕梁畫棟,雄偉壯觀,是廬山五大叢林之一,至今寺內還保存有高麗國使臣贈送的“第一名寺”橫匾。
黃龍寺
黃龍寺坐落於廬山玉屏峰麓,舊名鹿野禪林,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由當時著名高僧了堂和尚(號徹空)創建,因靠近黃龍潭而得名。黃龍寺群山環抱,鬆杉碧繞,靜中顯幽,宜於焚修,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勝地”。聳立於寺前的“三寶樹”(婆羅寶樹),傳為晉代高僧曇詵手植,寺門橫匾“黃龍寺”三個大字,係清代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手書。原寺仿宮殿建築,雄偉壯觀,中軸線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毗廬閣,閣中藏有溜金毗盧佛像,繞殿有應真銅士、錦袱、牙千、雲湧、藏意等珍貴文物。殿內大石突起,叩之有聲,稱之為“龍眼石”。
能仁寺
能仁寺位於廬山北麓,原名承天院,創建於南朝梁武帝時代(502-527)。焚毀後,唐代重建。明朝擴建,更名為能仁寺。現存建築為清朝重建。寺麵積13300餘平方米,尚存建築3000平方米。有宏偉的大雄寶殿,以及金剛殿、鐵佛殿、禪房、法堂和藏經閣等古建築。現經整修,仍保留清代建築風格。院內還有冰山、雪洞、石船、鐵佛、雨穿石、海汝泉、雙陽橋和大勝塔等八景。以大勝塔居八景之首,塔七層,高42.6米,塔體六角錐形,塔頂上立銅刹,人循石級盤旋上至頂層,可縱覽九江秀色。
諾娜塔
諾娜塔矗立於小天池山頂,為西藏佛教紅教活佛諾娜呼圖克圖的墓塔。諾娜呼圖克圖,法號列匠錯,為蓮花生大士第十七代嫡裔,1936年病逝甘孜,1937年按其遺願葬於廬山,塔高35米,鋼筋水泥結構,塔基為方形座,覆缽式塔頂形,正麵為壺門式眼光門,塔身上部為“十三天“,最上部為1100公斤鎏金圓形寶鏡銅塔刹,塔體造型美觀,氣勢不凡。
文殊台
文殊台倚於天池山的西邊,臨壑而建,頂端平麵呈半月形,左旁壘有上台石階,沿台石疊護攔,下原石室五楹,石木水泥混合結構,說是後人表其雙手插石成池立台供“文殊菩薩”像予以紀念。又傳文殊騎著青獅空臨俯見此山秀麗,驚喜之餘不慎跌下,臀部落地印一半月痕跡,文殊隨即就地朝天拜日,後人按照印痕圍砌了一石台,故也稱拜日台。台始建於東晉,後屢毀屢修。台下有石突出,象角如虛淩霄,叫“淩霄石”。上麵建有一亭,號“老母亭”,因為廬山民間又叫黎山,說是黎山老母修行的地方。此亭,也稱聚仙亭。文殊台的周圍環境雅致,樹蔭宜人,令人產生“不登此台,不窮此勝”之慨。
【旅遊小提示】
交通
航空:南昌、九江廬山機場,每天均有航班往返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昆明、青島、廈門、海口、汕頭、溫州、珠海、福州、濟南、武漢、西安等大中城市。
鐵路:可自京九線、武九線及武汕線抵九江或廬山站。
公路:到廬山旅遊一般要取道九江。九江客運碼頭旁有去廬山的中巴,甘棠湖煙水亭附近也有“廬山一日遊”中巴。而且九江地處黃金水道——長江中下遊,是京九鐵路與萬裏長江唯一的交點城市,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水路:長江沿線每天有近二十個班輪停靠九江。
收費
門票:135元/人(12~3月為淡季),180元/人(4~11月為旺季)
住宿
廬山賓館
地址:九江市河西路70號電話:(0792)8282060
廬山白雲賓館
地址:九江市窯窪支路20號電話:(0792)829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