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裏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裏。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

【著名景點】

第1、2號窟

兩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後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後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麵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壁麵還雕出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築的形象資料。

第3號窟

此窟為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前麵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麵西側雕刻有麵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從這三像的風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時雕刻的。

第4號窟

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麵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520~525)銘記,這是雲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

第5號窟

位於雲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後室,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築為清初順治八年(1651)重建。

第6號窟

窟平麵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麵叫層大龕,南麵雕坐佛像,西麵雕倚坐佛像,北麵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麵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麵大龕兩側和窟東、南、兩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7、8號窟

兩窟為一組雙窟,兩窟窟前有三層木構窟簷。七窟分前後室,後室北壁主像是三世佛,東、西、南三壁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和表現佛傳故事的佛龕。窟頂平棋飛天和南壁門拱上部的六個供養天人,雕刻十分精美;八窟四壁雕像風化嚴重。門拱西側刻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摩琉首羅天,雕刻技巧與造型都較成熟、這種題材,在雲岡心窟是罕見的特例。

第9、10號窟

兩窟為一組雙窟,九窟分前後室,前室南壁鑿成八角列柱。後室窟門上鑿明窗。前室東西壁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的佛龕,壁麵滿刻佛像、飛天。後室北壁主像是釋迦佛;十窟也分前後中,後室門拱內外兩麵有精雕的圖案花紋,結構嚴謹,富於變化。

第11、12、13號窟

三窟為組石窟。十一窟正中鑿出方柱,四麵各雕上下龕。東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題記,是研究雲岡石窟開鑿曆史的重要資料;十二窟前室正麵鑿成三間仿木構建築的窟簷。東西壁也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的佛龕,窟頂雕有伎樂天,手持排蕭、琶邑、笛、鼓等樂器;十三窟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下層的供養天人,是這個窟中的精品。

第16號窟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雲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十六窟為平麵呈橢圓形。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於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

第17號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明窗東側的北魏太和十三年(489)佛龕,是以後補刻的。

第18號窟

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的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佛,高15.5米。東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練,堪稱傑作。

第19號窟

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20號窟

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個像麵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旅遊小提示】

交通

航空:可從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深圳等地乘飛機至太原。由太原可轉火車或長途汽車前往大同。

鐵路:乘火車至大同火車站,在火車站前坐4路到市區西部的新開裏汽車站,轉3路直達雲崗。也可在紅旗大飯店旁坐火車站到燕子山的中巴,到景區下車即可。

市內:大同市內乘3路公交車,或乘往雲岡方向的中巴便可到達景區。

收費

門票:60元/人

住宿

大同賓館

地址:大同市迎賓西路37號電話:(0352)5868666

電力賓館

地址:大同市新勝東街95號電話:(0352)5072581

北嶽賓館

地址:大同市禦河北路96號電話:(0352)6020166

雲岡賓館

地址:大同市迎賓東路21號電話:(0352)5066666

氣候

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麵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春季的風沙很大。因此,雲岡石窟的最佳旅遊季節在5—10月。

電話

谘詢電話:(0352)3026229

大同市旅遊投訴電話:(0352)51072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大足石窟

大足石窟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距重慶165公裏,縣境內共有晚唐(9世紀)到宋末(13世紀)的造像5萬多尊,石刻分布40餘處,其中北山、寶頂山兩處最具代表性,也最為精彩。

大足石刻,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粗獷有致而聞名遐邇,每一處造像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都體現出作者巧妙的設計,以及工匠熟練的技藝。大足石刻是中國古老石刻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著名景點】

北山石刻

北山,古稱龍崗山,離縣城兩公裏。北山石刻從晚唐起,直至南宋紹興年間,曆經250多年,有佛教造像近萬尊,距今已有千多年的曆史。以佛灣為中心分布於山之四陬,風格則因時代而各異。

第136號的“轉輪經藏窟”是北山最完整的大型石窟,可稱宋刻的代表作。窟內的觀音、菩薩像和藹可親,不像雲崗大佛那樣神秘,高深。尤其是坐在吼獅之上的文殊與騎在白象背的普賢最引人注目,善良的美女和被馴服的野獸產生柔和與強力兩種造型的強烈對比,構成善戰勝惡的哲學形象,達到藝術上靜與動的和諧統一。

北山石刻中的珍品當數宋代的觀音像。中國早期的觀音像,一般以男性形象出現,正襟危坐,莊嚴肅穆,而這裏晚唐以後的觀音,卻迥然不同,以女像出現,且已世俗化具有人性美。

長期享譽北山石刻之冠的“數珠手觀音”俗稱“媚態觀音”,身高不超過100厘米,側身立於正中,右側斜依石壁,臉龐圓潤秀麗,靦腆含羞,低眉淺笑,兩手自然交叉於腹部,左手握右腕,右手提數珠,全身裝飾富麗堂皇。她頭戴花冠,上身微露,胸垂纓絡,腰係圍裙,肘懸衣帶,赤足踏於蓮花之上,裙帶臨風起舞,體態神情輕盈嫵媚,儼然像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妙齡少女,許多外國參觀者稱她為“東方維納斯”。

宋代的“地藏化身窟”現存四個比人略大的地藏化身像,造型準確,形象樸素而有體量感,是嚴格而精練的寫生雕塑。

北山的石雕以秀麗精巧,形象生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寶頂山的石雕卻以氣勢雄偉,場麵壯觀而令人讚歎。

寶頂山石刻

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公裏,這裏的石刻是宋代名僧趙智鳳主持開鑿的,前後曆時70多年,距今已800餘年的曆史,這裏共有造像1萬餘尊。以大佛灣為中心,在長約500米深幽的馬蹄形山灣中,或石窟中,或岩壁上,一幅幅大型雕像十分精美,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