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帝國,隆慶二十年,帝都燕京。
臘月二十三,是隆慶帝的誕辰,本該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卻無人張燈結彩。兵臨城下的蠻族,已經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在春節前不獻城投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一時間,黑雲壓城,自王公大臣到平頭百姓,都沒了慶祝的興致。
在四大帝國中,如果說戰爭,白銀帝國認了第二,沒人敢認第一。這主要是因為白銀帝國開放尚武的風氣。在四大帝國中,赤炎帝國以宗教立國,青楓帝國以科技立國,紫霜帝國以商業立國,而白銀帝國則以武立國。
四大帝國環繞地中海,各自占據一角,白銀帝國占據了北方嚴寒的土地,一年四季都有冰雪覆蓋,再往北是來去如風的草原蠻族,東西風別和赤炎帝國和紫霜帝國接壤,南邊自然是神秘凶險的地中海。古老相傳,原來的四大帝國都是同屬於強大的黃金帝國,結果因為黃金帝國的國君參與了諸神的戰爭並最終戰敗,強大的帝國也被勝利者一分為四,以地中海隔絕諸國,以使其再不能合而為一。更有傳聞,白銀帝國的開國之君就是黃金帝國最善戰的將軍,時代守護著故都燕京,以待某一天帝國再歸統一。這樣的傳說,在白銀帝國的子民中一代代傳遞下來,使白銀帝國的子民衝破了殘酷的環境的限製,湧現出一批批英勇善戰的戰士和英雄。自古天子守國門,天子不在,則大將代其勞。
說道白銀帝國的現任國王隆慶,很多白銀帝國的人可能會歎息一聲。正是在隆慶的手中,白銀帝國才算是真正誕生。在隆慶以前,白銀帝國雖然事實上獨立,但是卻從來都是以黃金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甚至在其他三大帝國獨立的時候還進行過幾次征討。也正是在這幾次征討之後,白銀帝國實力大損,不得不進行休養生息。隆慶的父親也因為蠻族的偷襲而身負重傷,彌留之際,隻來得及給隆慶留下“臥薪嚐膽”的遺詔,接著就抱恨而終。
隆慶正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繼承了白銀帝國,繼承白銀帝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基稱帝,不再以黃金帝國的繼承者自居。接下來他趁著其它帝國自顧不暇的時候,經過十年的韜光養晦,休養生息,終於將白銀帝國再一次推上了巔峰。其時,正值北方最強大的部落突厥族來犯,隆慶禦駕親征,帶領手下將士三戰三勝,追擊千餘裏終於將突厥首領斬於馬下,自此,不但北方蠻族再不敢犯邊,連同樣如朝陽般升起的其它三大帝國也再不敢打白銀帝國的主意。
如果說隆慶的前十年令人振奮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十年,則讓所有人都摸不到頭腦。好像與匈奴的戰爭耗盡了他所有的雄心一般,自大勝匈奴以來,隆慶開始深居簡出,諸般大事都交給各心腹大臣負責,最高紀錄是三年未上朝。所幸當初與隆慶一起戰鬥的諸人都對他忠心耿耿,所以白銀帝國不但沒有因為隆慶的缺席而有任何虛弱的表現,反倒是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麵,而也恰恰因為隆慶的缺席,給了許多人表現的機會,一時間整個白銀帝國從上至下都充滿了昂揚的鬥誌。
打破這種局麵的是蠻族的一個新興起的部落———蒙古族,他們的首領被稱為大汗,名字叫做鐵木真。此人雄才大略,在匈奴強盛之時就已經初露鋒芒,統一了一向一盤散沙的蒙古諸部,這件事引起了當時匈奴王的高度警惕,不斷派出其它部落對蒙古人進行騷擾打壓。等到隆慶將匈奴王打敗,整個草原頓時陷入混亂,鐵木真沒了匈奴王對他的限製,趁勢而起,遠交近攻,終於成為新的草原霸主。這次南下,正是雄才大略的鐵木真征服天下的第一步,也極有可能是最艱難的一步,因為隆慶給所有草原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這場戰爭成了一場不能輸的戰爭,因為如果輸了的話,整個草原將會重新回到一盤散沙的狀態,再難激起草原人征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