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兩名宋家弟子卻是看的有些呆住了,什麼時候自家這位二老爺對人如此熱情了,縱然是大隋派駐嶺南的高官前來,宋智從來都沒有出來如此熱情的迎接過。 ..
曆來大隋任命管理嶺南之地的官員前來上任,第一站必然就是宋家,如果得不到宋家的許可的話,大隋委派的官員的政令在嶺南幾乎都沒有多少人服從。
不管是何等高官,絕對享受不到宋智親自迎接的待遇,偏偏今他們開了眼界,竟然有人能夠讓宋智親自出來熱情相迎。
方孝玉看到宋智的態度,心中暗讚一聲,果然不愧是宋智,八麵玲瓏,為人處事滴水不漏,深得見人人話,見鬼鬼話的道理,方孝玉相信,若是換做其他人前來,宋智絕對不會出現在這裏並且還這麼熱情的迎接。
到底還是他的名聲響亮,足夠讓宋家重視,宋家的一些弟子沒有見識也就罷了,若是連宋智都目光短淺,恐怕宋家也不可能穩穩鎮壓嶺南之地數十年了。
“哈哈,地劍宋智果然名不虛傳,方孝玉有禮了。”
還了一禮,方孝玉對宋智稱道一聲,對於這位替宋缺打理偌大的宋家勢力卻又將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的宋智,方孝玉還是相當的認可的。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才學的話,又怎麼可能在宋缺不問世事的情況下讓宋閥聲名不墜的同時還保持著足夠的掌控力。
雖然這其中宋缺的影響力占了一部分,可是不能否認,單靠宋缺一人是不可能承得起整個宋閥在嶺南的掌控力的。
宋智行至方孝玉近前道:“方總管且隨我上山,我已經派人通知家兄,家兄若是知曉方總管前來,想必會無比驚喜。”
方孝玉同宋智一起登山,行走之間,似乎是注意到方孝玉對山間的建築有所關注,宋智便興致勃勃的給方孝玉介紹起來。
按照宋智所講,宋家崛起嶺南之地是在近百年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過宋家真正達到鼎盛卻是在宋缺名動下之後。
憑借著近百年的積累,加上宋缺的一飛衝,宋閥完成了華麗的蛻變,牢牢的掌控嶺南之地數十年。
可以隻要宋缺不死,不管任何一位帝王登臨帝位想要從宋閥手中奪取嶺南都不現實,不入嶺南是體會不到宋缺在嶺南的恐怖影響力的。
在嶺南,宋缺就如同神人一般,深入這些山民心中,好似這些山民的信仰。
方孝玉同宋智還沒有真正進入宋家,突然之間,方孝玉若有所感,抬頭向著前方看去。
隻見一道挺拔身影出現在方孝玉視線當中,對方身形挺拔猶如不老青鬆,青衣隨著山風烈烈而動,雙手背於身後,麵容冷峻若刀削一般,虎目之中閃爍璀璨光輝,一人獨立,好似一柄刀聳立地之間。
“刀宋缺!”
隻是看到對方第一眼,方孝玉便認出了對方的身份,恐怕整個嶺南,除了宋缺之外,絕對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有這般不凡的氣度。
大唐之中,三大宗師雖然名動下,可是真的要起來的話,刀宋缺未必就差了,應該宋缺的實力被嚴重低估了。
其實從原著之中就可以隱隱看出這一點,不提其他,單單宋缺同中原第一人寧道奇交手,刀八法用盡,第九刀宋缺卻沒有斬出,因為那一刀一旦斬出,寧道奇隻怕就是身隕當場的下場。
穩居嶺南數十年,無人敢登門一戰,可見宋缺之威勢。
這是一位奇男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宋缺早年曾與梵清惠有過一段情,但是二人信念不合,換做是一般男子,怕是要拜倒在對方石榴裙下,哪裏還顧得上什麼信念堅持。
可是宋缺卻是不同,堅持漢人正統的宋缺同梵清惠可謂是背道而馳,揮刀斬情思,回轉嶺南,娶了一醜女延續宋家血脈,走上了極於刀,極於道,極於念的路。
在這條道路上,宋閥主充當著一個近乎人的角色,讓人敬佩的不單單是他對於武學的造詣,更多是對於整個局勢的把握和控製。
宋缺分才情不止是在武學上麵,在政治、軍事等方麵,也是冠絕當代,瓦崗軍席軍師沈落雁曾評道:「若寇仲是生的卓越統帥,宋缺就是博通古今衰變、中土最高瞻遠矚的軍事戰略大家」
這一點其實從原著當中自洛陽陷落後,寇仲一路南撤,兵力死傷慘重,南撤到城峽準備進行最後一擊時,宋缺率領宋閥大軍出現,遙想宋缺出現時的霸氣,紅色頭巾,紅色鎧甲,一把刀縛於腰間。如戰神下凡又如久饑無食的老虎下山般。不怪呼李世民盡管有十萬大軍在後,策府兵將在側,仍大驚掉頭便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