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護之靈紫璃和所謂的天才稱號(1 / 2)

書房裏,一個三歲的少年正在練毛筆字,練的尚還是規規矩矩的顏體楷書,並不是個性張揚的瘦金體或是飄逸流暢的趙體,但已像模像樣,初見成果。特地為小孩而製的矮桌旁還有一張塞滿書的書架,這書房布置得完全不像一個孩子的書房,修真人養育兒女講究自然之道,三歲的孩子除了練練武術基本功外,還不是該玩什麼就玩什麼,愛好新奇的孩子甚至會在房裏放上幾個外界流入的魔方之類的玩意,反正女孩到十四,男孩到十六才開始修煉丹道呢。所以段希夷這個樣子,反倒讓他的家人無比擔心。而修仙之人不愛名號,亦不願受其所累,但為了區分,總要起個道號之類的。段希夷的父親名守一,母親名輕雲,等到他們想告訴段希夷他的道號時,段希夷已打定主意自名希夷。修道之人都講緣法,段希夷的父母覺得希夷這名字既有來源又與他有緣,也就答應了,估計人世間父母給孩子起名字不會有那麼草率的。是以段希夷很高興地保住了自己的名字,但段希夷也很是惆悵,他,估計這名字是他和道士老爸之間唯一的聯係了。

世間常有一種孩子,從小便乖巧聽話,四麵玲瓏。但這樣的孩子也常不及小時候調皮的孩子真誠。這在心理學上跟社會服從性理論有關,社會服從性高的人反而更容易心口不一,而且更加有為虎作倀的可能,反而是社會服從性低的那類人有更為穩定的人格,他們對人的態度不至於突然轉變。古代道家之人也發現了這一點,老子就有“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觀點,因此反禮教複自然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而現在希夷的家人就在擔心,他們實在搞不清楚希夷是到底是生性如此還是隻是貪圖這樣做所帶來的好處。修道之人最為看重純真自然,這孩子如今如此表現,實在是太過奇怪了,這裏也不是凡俗界,他怎麼就是這樣呢。可他們有一點想錯了,段希夷雖不在凡俗界,但也是在凡俗界長大的,即使他受他那道士老爸的影響,不在乎某些俗世之物,可也染上了一些人間習氣,比如說凡事早作準備和求知之念。可是這些家人也著實是錯怪他了,難道讓他一個心智已經十六歲的人玩那些小孩玩的東西。這兒又沒有電腦手機,他一個小孩又不能出門旅行,看書看畫逛花園已然是全部的娛樂了啊。

段希夷的父母不厭其煩地用神念一遍遍地檢查著希夷的心念和意誌,最後才不可思議地確定:這孩子就是天性如此。有這樣積澱的孩子,日後修行起來豈不是比旁人快上百倍,簡直是天生的道骨啊。可他們是修道之人,很快就接受了這一事實,也就由他去了。

但頗為奇怪的是那位照顧希夷的女孩,這個叫做雲霏的女孩兩年間似乎從未長大,而希夷的父母也並不稀奇的樣子。

但希夷並沒有時間管這些,他正忙著討好守門的那隻駁,指望自己能出去玩,可修行之人的神通,又豈是他可以預料的,更別說空中還有一隻青鸞呢,就連他父母也一直用意誌監察著這地域呢。看來除了十六歲去道山修行外,想要外出,別的再無他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