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和老者約定好的時間,淩雲如約而至,遠遠的他就看見老者坐在一張石凳上,整個人好像和大地連成了一體,身體筆直,眼神銳利的叫人都不敢直視。“你來了。”老者出聲說道:“我教過無數的人武術,但除了少數的兩三個外其他人都沒堅持下來,難有成就。不過每次傳授武術之前我都會讓自己處於巔峰狀態,我雖然不能教的完美但也沒有什麼大錯。”老者此時就像世上最用心的老師,在用心的教授每一位學生。淩雲也知道中華武術不同與其他,隻能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親手教,每一個招式都要深意,練的不到位,不好,輕的隻是浪費時間學不到精髓,更慘的是把身體給練壞,導致殘疾。像武俠小說裏寫的主角得到一本曠世神功秘籍,埋頭苦練最終成為當世的武林高手的事永遠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淩雲醉心武學,到處收集武術方麵的書籍,除了不定期去周真雨那看那幾本書不能帶走的古書之外也收集到不少書,家裏甚至還有民國時期武術高手寫的書。讀過不少關於武學方麵的書,理論知識可以說是非常豐富,但效果還不如老者的幾句隨意指點。其實當初老者也隻是以為淩雲是個很普通的人,沒想到幾句話就點撥淩雲,看見他練得不錯起了愛才之心,才想親自指點。“敢問老師的名諱,我學的又是什麼功夫。”淩雲打蛇上棍,親熱的叫句老師,和老者的關係一下就拉進不少。老者看他一眼,平靜道:“我叫王白彬,練的是大成拳,你要記住的第一點就是沒有經過我的同意你不得擅自向別人傳授我教你的功夫。”“你知不知道現在武術有分幾種?”王老接著又問道。淩雲搖了搖頭“武術有很多種,一種是外國武術,像巴西柔術、跆拳道、俄式古典式摔跤、空手道等都是外國武術,這些武術非常講究實戰性,殺傷力很大,都是一些硬派功夫,對身體傷害力都很大。還有一種是注重表演的武術像西洋擊劍就歸於這一類。最後一種就是我們中國的民間武術,簡稱國術。”淩雲第一次聽到國術,不由問道“國術?,什麼是國術?”王老表情凝重,答道:“隻殺敵,不表演的武術,就叫國術。”
“國術的由來是在1927年,國民政法委員張之江發起,馮玉祥、於右任、蔡元培等人呼籲,再加上當時江湖上許許多多的武林前輩全力支持,紛紛加入。於南京創立了國術研究館,稱“國術館組設,原本救國之熱誠,以期強種強國,而循至於民眾均國術化”後來許多愛國人士紛紛奉獻高深武術,各取所長,熔於一爐,誕生了許多精妙的武術。再後來則稱這類隻為殺敵而誕生的武術為國術。所以有“隻殺敵,不表演的武術就叫國術”的說法。說起來萬法歸宗,國術、武術本是一家。”聽著這些國術的曆史,淩雲覺得像是在聽傳奇故事一般。
“我要教你的是真正的功夫,不是武俠小說裏那種內功,我們都是人,是血肉之軀,不可能像小說裏說的那麼厲害。我教你的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力量。你根基不好,雖然自己練過幾天,但腰腿還都腳都是稀的。要學,先教你站馬步吧。”
“站馬步!”淩雲一聽,頭有些大:“老師,這個誰都會,還用教麼?”
“哦!那你站一下試試。”王老走了兩步,示意淩雲蹲下。
淩雲立刻甩開膀子,腳步半蹲,雙手平升出去,一動不動,蹲得四平八穩。“老師,是這樣麼?”
老人並不說話,隻是微笑的看著。
不一會兒,淩雲膝蓋就開始酸,又過一會,兩腿都開始打起哆嗦來,腰也酸,隨後全身燥熱,額頭上都出了汗。
淩雲知道自己堅持不下去,於是站起來,揉了揉酸的膝蓋,“老師,是這樣麼?”
王老搖搖頭:“你這樣一動不動的站,隻會站得腰肌勞損。馬步,馬步,重要的是一個馬字,要站出個馬來。”
“站出個馬來?”淩雲聽不明白。
“你看見過人騎馬沒有?”王老沒有了笑容,:“人縱馬奔騰,身體隨著馬一起一伏。馬步,是先賢從騎馬中領悟到的拳術根基,所以站著的時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憑空站出匹馬來。”
“人縱馬奔騰,那個起伏的勁兒是借助馬的,所以出不了功夫,但是在平地上就不同了,你的起伏勁兒,等於是把馬融入了身體。你一動不動的站著,身體重心全放在膝蓋上,蹲久了,膝蓋肯定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