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力倒下後,康奈的鄭秀康回憶起當年的一個細節,1994年鄭秀康參觀霸力集團,王躍進誌得意滿,對鄭秀康說:“老鄭,我成立集團公司,你也去弄一個吧。”今時今日的鄭秀康慶幸自己的堅持,他當時回答王躍進說有所顧忌:“我還是先把鞋底做紮實了再說吧。”
在王躍進盲目擴張走上不歸路之時,“遠東皮革”的王大同則飽受家族企業“內殘”之痛。
1994年,平陽縣昆陽鎮,王大同發動家人籌錢,全家共同創辦企業“遠東皮革”。如眾多的溫州家族企業一樣,當時一家人並沒有明確分工,也沒有明晰的產權。
從公司創辦開始就埋下的隱患,終於在1998年開始“發作”。於是,王大同宣布新的股份分派方案,家族成員簽訂《股份協議書》。
隻是,讓王大同沒有意想到的是,原本以為平息的家庭紛爭隨著企業的壯大也不斷升級。
經過多年的發展,“遠東皮革”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從國內走向國外,浙江、廣東、香港及越南等地都分布有“遠東係”的關聯公司,最高年產值曾突破5億元,資產達到20餘億元。2005年,再次股份分派;2006年,“遠東皮革”豪門恩怨惡化,王大同離奇地被自己親人當做精神病患者送進醫院,而遠東集團走向分崩離析。
各種形式的企業管理危機,將部分溫州的製造業推向困境甚至陷入隕落,同時也有部分企圖打破舊有“溫州模式”的企業開始遠離實業發展之路。
在20世紀末,溫州的輕工製造企業本身已基本完成了從粗放向品牌的初級蛻變,之後如報喜鳥、莊吉、德力西、正泰等集團化的改變,是在謀求新的出路。然而,勞動密集型、低加工度的製造業結構固守著溫州區域產業的主體地位,既難以獲得新的突破,又難以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化。
2002年,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10周年,時任國家副總理吳儀視察發現,開發區綜合實力發展緩慢,甚至一度排名倒數第二位。吳儀不留情麵地質問隨行官員:“再倒數下去的話,我看你們這個開發區也不用辦了。”
用專家們的話來表述,則是溫州模式已經進入頑固的“代際鎖定”:“溫州兩代創業者大多固守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形成了特殊的人格化交易方式,使得製造業出現‘代際鎖定’現象,限製了溫州人進入新的行業。如果不能完成從人格化交易向非人格化交易的蛻變,溫州經濟就不能實現從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的轉變,溫州模式也必將走向衰落。”
溫州要繼續發展,實業的萎縮似乎成為不可逆轉之勢。
實業精神 漸行漸遠
世紀之交,全民浮躁之心泛濫。港台文化進入內地,各地興起追星熱。1999年福布斯把內地影星劉曉慶放在了中國大陸財富榜榜首。
在90年代,溫州成為多數港台歌星的內地演唱會的首站。溫州並非省級城市,也並非文化中心。何以得此機會?一方麵,溫州作為最先富起來的地方,“不差錢”,有消費能力;另一方麵,曾經一度以吃苦耐勞、低調隱忍著稱的溫州人,膨脹之心漸起,以各種形式炫富,追星之勢更甚。
1997年10月,溫州迎來史上第一場明星大型演唱會。內地當紅明星劉歡、臧天朔、田震等出席,最惹人注目的是,香港巨星譚詠麟首次來到內地,在溫州連續獻唱三首歌曲。
此類明星演唱會,當時溫州已有專門的策劃公司。全球暢銷書《商業秀》的作者科特·麥克凱思說:“所有的行業都是娛樂業。”在精明的溫州人眼裏,“所有的行為都是商業,所有的機會都可以掙錢”。
1998年,劉德華到內地的個人演唱會首場就選定在溫州。
在策劃公司的安排下,劉德華演唱會的冠名權、酒店下榻權、赴宴權紛紛予以競拍。一時間,吸引了溫州各路人物前來一擲千金。
精明地利用名人效應,通過劉德華指定白酒、服裝、鮮花,相關的溫州人大發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