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慈母心(1 / 2)

直郡王胤褆和太子胤礽之間的爭鬥,如今滿朝文武就沒有不知道的,其中超過九成不管是自願還是非自願都站了隊,僅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屬於中立派,略有些全是的朝臣都有人拉攏,蘇蘭芷自然有所耳聞,也正因這種情況,她才覺得蘇傑借丁憂避開爭端也算是好事。

而和蘇蘭芷一係關係密切的人中,齊永明是最位高權重的一個,掌握京城近衛,雖比不得九門提督位置緊要,卻是實實在在掌握軍權的人物,不過也正因為他的地位敏感,不管是太子還是直郡王的人,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拉攏他,不然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皇帝。

齊永明也深知自己是皇帝的人,所以表現出的就是隻效忠皇帝一人,一直以純臣的形象示人,還把性格中耿直的一麵放大的表現出來,讓人不敢輕易向他拋橄欖枝。這也是他的自保之道。

不過齊永明也知道,他是皇帝的心腹,皇帝在一日,他就安穩一日,一旦改朝換代,他就再不會受此重用,為了給新帝的心腹騰位置,他定然要換個地方,對這一點齊永明早有準備,他本來也不是貪戀權勢之人,大不了到時候致仕,隻要兒子們有出息,他還有什麼好擔憂的?

當然,隻要胤禛有心,齊永明是一定會支持他,這一點雖然誰也沒說過,卻是彼此的共識。

雖說後/宮不得幹政,但完全不理會朝政的宮妃寥寥無幾,就算沒想過幹涉朝政,多了解一點也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別看宮妃們困在宮牆內,隻要想知道,總有各種方法和渠道能打聽到外麵的事,宜妃知道直郡王和太子的明爭暗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何況她還有兩個兒子,有大事發生,他們總會給宜妃通個氣透個話,畢竟宜妃也是有娘家的,雖然她娘家人都在盛京,尋常不攙和京裏的事,但京裏形勢如何,卻也是他們需要知道的,故而宜妃和娘家人雖不曾見麵,通信卻為斷過,她娘家人一直低調安分,皇帝也願意高看一眼。

而宜妃的顧慮也是很有道理的,皇子們爭皇位,鬥爭是激烈殘酷的,而她的兒子們並沒有這個想法,尤其是胤祺,由於是太後撫養長大的,從小就被變相剝奪了繼承皇位的權利,而他本身也沒什麼野心,就想當個透明人,皇帝說啥是啥,對這種沒野心的兄弟,皇子們都是願意親近的,不管是誰上位,與他影響都不大,隻要老實安分,一個王位是跑不了的。

別以為王府裏就沒有競爭,看看恭親王府就知道了,嫡子早逝,其他幾個兒子為爭世子之位,一樣鬥得烏眼雞似的,而裕親王家,若不是長成的兩個兒子是同母所生,隻怕也別想安穩。而幾個人日日在家裏,有嫡子的大都會選嫡子做世子,沒有嫡子的,哪家沒鬧出點事?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宜妃雖然不說這句話,她也明白裏麵的道理,看看別人家的鬧劇,回頭對照一下皇家的嫡長之爭,再去想胤祺的家事,她盼孫子的心就沒那麼急切了,胤祺和五福晉兩人感情和睦,生兒子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何苦要弄個庶長子出來?

這些話宜妃都放在心裏,她和蘇蘭芷關係再好,也是不能明說的,不過是點到為止,蘇蘭芷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因而笑道:“你能想通這點,著實是老五家的之福,原先我想勸你幾句,又怕你誤會,你能自己想通再好不過。不說旁人,你看看胤禛家裏,他成親五六年,到現在隻有弘暉一個,我何嚐說過什麼?就是怕嫡子庶子年齡太近,有人起了黑心反倒不好。咱們在宮裏,什麼鬼魅伎倆沒見過?我自己早年吃過虧,實不想孩子們也遭一樣的罪。”

這話卻是蘇蘭芷肺腑之言,這般幹涉別人家事的話,她輕易不會說出來,也是和宜妃幾十年交好,才肯勸上一句。宜妃聽得一怔,猛然想起胤祺府上小產那個侍妾來,當時搗鬼的人還是她親自處置的,當時她也想過人多是非多,這才幾年,怎麼就忘了?

“以往倒是我糊塗了,還是姐姐明白——姐姐既明白,怎麼也不說提醒我一句?枉咱們好了這一場,可見平日說親道熱都是假的……”宜妃半是玩笑半是埋怨的說。

蘇蘭芷好氣又好笑,說:“你自己一心想抱孫子,我能說什麼?先前不是沒勸過你,你可曾聽了?如今反倒怪我,再沒見過這樣倒打一耙的,以後有什麼事再不要跟我說,橫豎往日的親熱都是假的,你也別來我這兒,我是不敢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