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裏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後挑選。
“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淩柱之女鈕祜祿·瑤珍,年十六!”隻見一個年輕的太監細聲細氣的高聲喊道。
聽見叫到了自己的名字,瑤珍按著額娘教給自己的步子走上前去慢慢下跪說道:“臣女鈕祜祿氏拜見皇上,皇太後,祝皇上萬福,皇太後萬福。”
瑤珍說完,大殿龍椅上的皇上低了低頭朝著瑤珍說:“抬起頭來。”
瑤珍小心的將頭抬起,看見了瑤珍的麵貌,坐在一旁的皇太後側頭看了看皇上後又對瑤珍說:“既然是四品典儀官淩柱的姑娘,呢你可識的幾個字?”
“回皇太後的話,臣女識得,臣女還略微讀得《論語》。”
皇上略微笑了笑。
“不錯,細看還是個美人坯子,皇上。”太後在和皇上交談過程中,看出了皇上的意思後就對一旁的太監說:“相貌端莊,還讀過書,一身文采辜負不得。指個貴人吧!”
“皇太後懿旨,封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淩柱之女鈕祜祿氏為貴人,擇進宮!”一旁的年輕太監又用著他那尖細的聲音高聲喊道。
瑤珍果真是記住了額娘說過的話,於是又按照額娘教的向皇上和皇太後謝了恩隨著一位嬤嬤前往了出宮的側門。
路上,那位老嬤嬤對著瑤珍好是讚揚。
“恭喜貴人了,瞧著貴人出落的如此標致,將來一定有大福氣。”老嬤嬤輕輕拍了拍瑤珍的手。
在瑤珍和嬤嬤交談的時候,突然聽見後麵傳來了一個女子不算太大的叫喊聲,回過頭一看,原來是自小與瑤珍交好的靜曼喚著自己的名字。
聽到叫喊聲後,瑤珍朝著嬤嬤微微笑了笑,示意等一會再走,於是自己便和小跑過來的靜曼邊走邊聊了起來。
“原來是靜曼姐姐呀,好久沒見著了,仔細瞧著真是出落得越發標致了呢。”瑤珍用手抖了抖靜曼肩上剛剛落上的灰塵。
“哪裏哪裏,我還不及妹妹的千中之一呢!”靜曼客氣的回複了瑤珍一句。“姐姐不但越發標致,就連這嘴也越發伶俐了呢!”瑤珍隨後和靜曼有說有笑的朝著宮門走去。
快到宮門口的時候,瑤珍問了問靜曼得了個什麼位分。
“妹妹比我有福,一封就封了個貴人。我福氣不及妹妹,隻恩得了一個常在。”靜曼對著瑤珍說道。
“姐姐哪裏沒福,隻不過是現在沒瞧見罷了。”
之後瑤珍和靜曼在紫荊城的側門口搭著自己的轎子朝著兩麵不同的方向走去了。
瑤珍快到自己家的府院門口了,掀起驕子窗上的簾子看著星空說:“一天了,可算是回來了。”
“小主你看!老爺和夫人都在門口等著呢!”一旁的侍女海蓮說道。
不久,瑤珍下了轎,在海蓮的攙扶下走到阿瑪和額娘麵前行了個屈膝禮後和阿瑪額娘一起進了大堂。
“一天了,可是餓壞了吧,來來來,飯菜額娘早就給你備好了!”瑤珍的額娘把瑤珍拉到了大堂側廳的飯桌前坐下。
“多謝額娘關懷。”瑤珍又起身向著額娘行了個屈膝禮。
在吃飯的過程中,除了瑤珍動碗筷的聲音以外,飯桌周圍什麼聲音也沒有,阿瑪和額娘也隻是目不轉睛的看著瑤珍。
吃罷,老爺讓侍女收拾好桌上的碗筷後叫著瑤珍回房休息了。
“唉,一轉眼十七年過去了,珍兒呀,都成了萬歲爺的貴人了。”瑤珍的阿瑪坐在床頭的火燭旁念叨著。
“是呀。隻不過,雖說當了貴人住進了紫禁城是一家人的福氣,但是人心險惡,咱們家的珍兒太過仁慈了,這可……”瑤珍額娘的話還沒說完,她的阿瑪又插口說道:“可什麼?女兒明天就要進宮了,別說什麼不吉利的話!”
夜已深,典儀府亮的燈越來越少,最後瑤珍屋子的燈也滅了。
一大早,各家被選中的小主們就早早乘著馬車到達了紫禁城的側門口。
“好了,各位貴人,常在還有答應都隨老奴來吧!”一位老嬤嬤帶著幾位宮女走到了各位小主麵前喊道。
從紫荊城的側門一點一點的向紫禁城內部走去,果真是越發精致華麗。
“不愧是紫禁城,果然是富麗堂皇。”瑤珍對著一旁的侍女海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