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生之中隻需給我一次幸運(4)(2 / 2)

有的人可以跟媽媽抱怨老公不如別人有出息,親媽會對她說:人要學會知足!她敢跟婆婆抱怨她兒子不如別人嗎?婆婆心裏難道不會想:既然別人那麼好,你幹嗎嫁我兒子?

我要是不小心做了錯事,我媽罵我幾句,不管她語氣怎麼樣,我頂多跟她氣上一晚上,醒來依然叫她媽。可如果婆婆這樣罵我,我肯定受不了。

有什麼東西我不想要了,比如嫌菜不好吃就夾到我媽碗裏,衣服過時了給我媽穿,我媽最多也不穿,但是她肯定不會生我氣。我要是這樣對待婆婆嗎?婆婆不會在心裏嘀咕:隻會把不好的東西扔給我,怎麼不給我買新的?

阿彥鬱悶地說:我說一句,你給我上了一大堂課。

我意猶未盡,繼續跟阿彥說:有人說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還會處理不好婆媳關係嗎?這樣說的人固然善良,卻大多是沒什麼經曆的人。如果婆婆一直挑剔,真的能把婆婆一直當親媽而毫無怨言嗎?這顯然違背了人性!必須承認,婆媳本來就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本身就少了一份因血緣關係而產生的依戀和血脈親情,自然就少了一份發自內心的寬容和愛護。既然婆婆和親媽不同,那麼,我們何必把要求提得如此之高呢?畢竟,能和婆婆親如母女的的人太鳳毛麟角了。

阿彥求饒地說:好好好,都是你有理,我不跟你辯了。

我見他對我這番親媽理論排斥得很,於是話鋒一轉:我的意思是說,我在行動上應該拿婆婆當自己的媽媽,但是在心理上對婆婆的要求更低一些,更感恩一些,這樣還會有婆媳矛盾嗎?

阿彥轉怒為喜地捏了我一把:你這樣說我不就愛聽了嗎?非得婆婆啊親媽啊上綱上線的,有時候一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效果完全不一樣。

我聽了阿彥的話,若有所思。

婆媳之道

自從我把婆婆不是媽的理論在閨蜜圈裏散布之後,一時間很多人跟我討論婆媳相處之道。

在家時,老媽經常會時不時地給我灌輸一些思想,比如:起床記得疊被,否則以後到了人家家裏,你婆婆會嫌你的。又或者是:這些事兒你都要會幹,要不然以後嫁人了,難道我還去伺候你嗎?

每次我都振振有詞地回擊老媽:我又不是過去當保姆的,再說了,我可以請保姆啊!誰規定家務一定要親自幹的呢?把自己整成黃臉婆,再讓男人嫌棄,值得嗎?

老媽總會白我一眼:請保姆?萬一你嫁了個窮男人,誰給你請保姆啊?

我嘻嘻哈哈:那我就找個不窮的男人嫁唄!

和阿彥住一起之前,有位中年大姐推心置腹地跟我聊過一番如何為人媳婦。

大姐對我說:做人媳婦,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很難,在家的時候,父母寵著慣著,自然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可是到了婆家,如果還這樣的話,再好說話的婆婆也會有微詞。其實要得到婆婆的喜歡也不是太難,隻要明白兩件事就行。

在婆婆麵前勤快點,就算老公很有錢,家裏保姆成群,作為婆婆也不希望看見一個好吃懶做的媳婦,該會的還是得會,可以不用天天做,但是偶爾在婆婆麵前表現一下,婆婆會很欣慰,老人家都喜歡賢良淑德的媳婦,畢竟她要把自己最心愛的兒子交給你,你要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她能放心嗎?她隻有放心了,才不會來幹涉你們。

平時嘴巴甜一點,臉上多點笑容,有事沒事多叫兩聲媽,她喜歡聽什麼就多說什麼給她聽,隻不過是動動嘴皮子的事而已,費不了你什麼大力氣。就算再難纏的婆婆見你這樣,也不好說什麼了,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老人看你叫得歡,又笑容滿麵的樣子,就算你有什麼缺點,也會多些包容。

有些媳婦,活是沒少幹,但是時時怨氣衝天,臉黑得像包公,婆婆看了生氣,老公看了也鬧心。

其實哄婆婆是一舉多得的事,把婆婆哄高興了,家裏就和睦,家裏和睦了,你自己心情就好,老公見你和他媽處得這麼愉快,就算嘴裏不說什麼,心裏也會感激你。

我把這位大姐的話記在心裏,時時提醒自己。雖然婆婆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可是沒有她,會有身邊這個相伴的男人嗎?這樣一想,心裏就多了幾分感激,也便心甘情願對她好。老人都希望兒孫幸福,膝下熱鬧,空閑的時候多打幾個電話問候婆婆,看見合意的東西,買來送給她,老人其實要的不多,小輩心裏有她就足夠了。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會撒嬌的孩子有糖吃。

阿彥不知道從何處得知我這番言論,他一本正經地跟我說:原來你就是這麼忽悠我媽的呀?

不等我反應過來,這男人摟住我說:謝謝你!

這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