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是儲君,皇帝的位子人人想坐,權力的欲望會改變人心,為了皇位弑君殺父,手足相殘的事例曆朝曆代並非鮮見。十三阿哥到底有沒有參與魘鎮皇太子的事情我不知道,也不敢妄下定論,因為就現有的證據來看,筆跡固然是可以模仿的,想要栽贓陷害十三阿哥並非難事,隻是雖然除了大阿哥的供詞以及咒語的字跡,沒有其他的旁證能證明十三阿哥有謀害太子之心,但是同樣的,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十三阿哥是無辜的。

高安從宮中返回,帶回了皇帝對大阿哥和十三阿哥的處置結果。

大阿哥凶頑愚昧,不友不孝,皇帝革了他的郡王爵,幽禁於府邸。而十三阿哥因為同樣的罪責,被皇帝下旨圈禁,暫時收押在宗人府。

圈禁,是對宗室中人除了極刑之外,最嚴厲的處罰。

聽完高安的稟報,十四沉默了很久。晚上,他躺在我身邊不時歎氣,一宿沒睡。

十八阿哥病逝,皇太子被廢,接著八阿哥遭殃,自己挨了父皇的板子,然後又是大阿哥和十三阿哥相繼被拘禁。他是不是在心裏埋怨著父皇的狠心,卻又無可奈何?

皇帝向來寵愛十三阿哥,每逢出巡,幾乎都要帶著他。皇帝不是昏君,這次魘咒皇太子,皇帝給十三阿哥這麼重的處罰,也必定是有自己的考量。魘鎮之術是宮廷大忌,在眼前這種皇儲被廢,風聲鶴唳的情況下,不管十三阿哥是不是大阿哥的幫凶,為了大局著想,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一個。

乾清宮裏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是的皇子們的阿瑪,更是大清國的君王。皇阿瑪,“皇”為先,“阿瑪”次之,阿瑪的溫情永遠被冷酷的皇權牢牢壓製著。兒臣兒臣,說到底,皇子在父皇麵前是“臣”,“兒”隻是“臣”的修飾,這就是皇室子女的悲哀。

看著十四一天比一天寡言少語,整天心事重重,我心裏很不好受。想幫他,卻不知道該怎麼幫。

也許紫禁城的氣氛太壓抑,接二連三的突變令人心煩氣悶,皇帝處置了大阿哥和十三阿哥後就立即起駕去了南苑。然而,皇帝在南苑待了沒幾天就又回到了皇宮,宮裏傳來消息,皇帝病了。

皇帝嚴厲起來半點情麵也不講,但一顆護犢之心也是眾所周知。十八阿哥年紀小小便離開人世,皇帝白發人送黑發人。皇太子是皇帝從小親自教養的,本寄希望於他繼承大統,誰想皇太子卻是那麼不成材,皇帝隻好狠下決心廢了他。大阿哥是長子,卻不仁不,殘害手足。八阿哥在朝中勢力坐大,大有取皇太子而為之的態勢。至於十三阿哥……皇帝念他自幼喪母,一直對他關愛有加,經常帶在身邊寵著愛著,到頭來卻與大阿哥攪合在一起,謀劃魘害皇太子。

十八阿哥殤逝之前,皇帝膝下一共有十八個成活的皇子,如今一下子損兵折將了五個。皇帝已是年過五十,奔六之人,如何受得住這樣沉重的打擊。

皇帝抑鬱成疾,纏綿病榻,幾個在這次沒有受到牽連的皇子都日夜陪伴在皇帝床前,侍奉湯藥,展現一片赤誠孝心去了,而十四卻猶如老僧入定了一般,關著房門不知道在和每天都要來皇子府一趟的九阿哥商量些什麼。

那天在乾清宮,十四挨了板子,九阿哥也在皇帝老爺子盛怒之下被扇了兩記耳光,要不是五阿哥攔著,這事態會發展成什麼樣就真的不好說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評論九阿哥,不可否認,九阿哥有商人精明的頭腦和高超的理財手段,他把賭注下在八阿哥身上,從各方麵來看都是一樁收益頗豐的買賣。隻是,他要把往後的榮華富貴投注在誰身上是他的事情,他攛掇十四跟他一起去保奏八阿哥的舉動是我不能苟同的。

我覺得十四被他利用了,這讓我心裏很不舒服。

十四不進宮,我不勸他,也不主動跟他提。

同十四夫妻這麼些年,我還不清楚的他的脾氣。他遲遲不去看望病中的皇帝並不是他不關心,相反他心裏著急得很,隻不過他心裏還在生氣皇帝對八阿哥的不公和對十三阿哥草率的處置。再來麼,就是他在乾清宮跟皇帝硬碰硬,傷了情麵,好麵子的他拉不下這個臉示弱。

好吧,既然他要和皇帝賭氣,死要麵子不進宮,他不去,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