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如何才能了解自己?(1 / 1)

有一些大學生朋友容易糾結,反反複複和自己的內心交戰,他們是因為自己的弱點氣餒,又因為不能馬上改正而失望。

其實,一個人要善於內省才能發現自我,才能傾聽到內心的聲音。

認識自己是接納人性的一個通道。人年輕的時候喜歡一個詞:純潔。但真實的人性往往是複雜的,你不像自己想的那麼善良,也不會像你自己想的那麼不堪。每個靈魂都是“明暗相間”的。

年輕時墮落過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墮落也是成長。我已經37歲了,依然有許多困惑。比如,我們為什麼要擁有道德?我的閱曆告訴自己,人其實很容易沒有底線,人的欲望往往比自己知道的要多。

我現在越來越理解人性。人性多麵,環境不同,角度不同,折射出人性每一麵也不同。無論好壞,都要學會完整的接納。不要感情用事去評判一個人,人是變化的。

觀察自己或別人和周圍人的關係,認真審視這種關係往往告訴我自己關於成長困惑的一些真相。

比如,有的孩子把自己成長的不足歸結為父母對自己從小到大的控製,進而產生對父母的怨恨。這隻是其一,不要因此怨恨你的父母。

我看到弱者企圖通過控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其實他們的內心很容易被傷害。強者隻會以寬容的心態忘記過去傷害自己的人。糾結彼此的傷害隻會讓傷害不斷複製擴散。

最後,學會獨處。

人生的許多小問題其實都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造成的。沒有找到自己定位的人,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在順境逆境,都很難有所成就。要找到定位,得不斷傾聽自己內心的呼喚。在熱鬧的環境中,人是很難聽到自己的內心。

還有一個親身體會,就是人一旦開始了解自己,就對自己的過去不滿,然後特別想證明自己已經做了改變,甚至會用很極端的方式表現出自己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後來才發現,等我最後真的改變了這些缺點,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有些缺點,其實我就從來沒有改好。

成長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耐心才是最好的路。

關於人的大腦是否總是理性的,我還建議你們看一本書《思考,快與慢》,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也許他的觀點對你們有啟發。

實操訓練

主動禁言24或48小時

找一個節假日,要求自己禁言,可以從4小時開始。在禁言期間,一個人靜思,可以思考任何事情,但是不能接電話,不能玩手機刷微博微信,不能上網聊天,不能看電視,也不能讀書看報看雜誌。

讓自己在安靜的狀態中慢慢接觸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