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鋒芒初露 第一二?栒? 想得美(1 / 2)

好吧,今天繼續兩更,淡定碼字,不淡定求票哇~~~~~~

“什麼事啊?”李煬剛說完就明白了過來,同樣也被嚇了一跳,連忙問道:“是上次在草堂的事情嗎?怎麼會上報紙?上麵怎麼寫的?”他有些懷疑當初的判斷了,難道這事情被鬧大了,去報社登了協查通告?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可麻煩大了,就擔心相關部門頂不住壓力,到時候認真起來,他們肯定躲不掉的。這個社會最怕的就是“認真”兩個字,要是他們真有心,稍微有點蛛絲馬跡就能順藤摸瓜查到南隴來。可是他轉念又一想,感覺不對啊。政府部門對這種容易引發群眾抵觸情緒的事件向來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即便是查,也隻會暗地裏進行,應該不會弄得如此大張旗鼓。而韓國人也應該不會蠢到跑到報紙上去討罵,他們畢竟是生意人,還要在錦城做生意的,這事鬧大了對誰都沒好處,頂多就是私底下抗議一下。

“恩,就是。好像是一個旁觀的遊客寫的,幸好沒有配照片,不然被老媽發現就死定了。你等下哈,我去拿過來念給你聽。”蕭曉直起身子,從茶幾底下抽出一份報紙來。她擔心被老媽看出端倪,特意藏起來的。其實自從上午無意間看到這則新聞,她心裏就一直惴惴不安,好不容易捱到老爸老媽出了門,連忙給李煬打電話。

“題目是‘詩聖杜甫竟是韓國人?——韓籍遊客大放厥詞,熱血青年義憤填膺’,昨天上午,杜甫草堂裏發生了一件讓人無比憤慨的事情……”文章並不長,隻是簡單地交代了事情的始末,甚至連一句評論也無,但是字裏行間處處透露出強烈的感情色彩,對李煬他們的維護之意甚濃,在提到後來的大打出手時,也隻是說“雙方言語不合,最終升級為肢體衝突”。

隨著蕭曉的娓娓念道,李煬的腦海裏漸漸勾勒出一個憤怒的旁觀者形象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確有幾個遊客就在旁邊,有意無意地擋住了那幫韓國人,才讓自己這些人成功地跑脫了去。

聽完這篇明顯傾向於他們的報道,李煬皺著的眉頭不僅沒有鬆開,反而皺得更緊了。如果這篇文章出現在網絡上,李煬一點都不會意外,但是居然發表在一向以審查嚴格著稱的日報上就格外耐人尋味了。

蕭曉念完見李煬一直不說話,知道他在思考這件事情可能會帶來的影響,也不去打攪他,安靜地窩在沙發裏,聽著話筒那邊輕微平穩的呼吸聲。和李煬這半年相處下來,她見證了李煬太多讓人不可思議的能力,或許可以稱之為奇跡吧。這些奇跡的誕生,使得蕭曉對於李煬的信心比李煬自己都還要足,她堅信就沒有李煬解決不掉的事情。因此她將這事告訴了李煬之後,心裏一直懸著的石頭頓時放了下來,白天所有的擔心都已經煙消雲散。

“沒事的,這個報道對我們有利,起碼不用擔心被人歪曲事實了。”李煬故作輕鬆地笑了笑,他知道這件事情的走向完全取決於上麵的意見,但既然容許這樣的文章見諸報端,事情總之不會太糟就是了。輿論帶來的壓力通常是一麵雙刃劍,但凡是涉及到這類民族尊嚴的事情,民眾的意見往往是一麵倒的,作為上位者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那麼他們這樣做有何深意呢?現在不是經濟發展高於一切嗎?難道他們就不怕事情鬧大了嚇跑那幫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