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猿(1 / 2)

大涼山中,崖危澗幽,林豐草茂,時可聞高猿長嘯,子規悲啼。

一個身著灰衣的比丘尼漫步於山林之間,沿著一條隻隱約可辨、應是被獵戶樵子踩踏出路悠然徐行。

這尼姑的年歲應該已經不,兩條長眉已現出些許霜色,但麵上肌膚紅潤光滑,並不見一絲皺紋,兩隻眼睛更是炯炯有神,目光流轉之間隱見精芒閃動,燦然如星。

尼姑沿著山路走了約一個時辰,翻過前麵的一道山梁,立時看到了建在一座危聳岩壁下一片平坦場地上的一座古廟。

她麵上微現喜色,腳下稍稍加快走到古廟前麵,卻見此廟年久失修,已經極為破敗。外麵的一圈矮牆已經坍塌大半,那廟門的門扇已經不翼而飛,倒是門上的匾額還歪歪斜斜地掛著,在匾額上厚厚的一層塵土和蛛網下,依稀還還以看出寫的是“禹王廟”三字。

尼姑踩著被不久前的山雨衝洗的幹幹淨淨的青石台階走進廟門,見裏麵的一座正殿與兩間偏殿俱都無門少窗,幸喜殿頂的瓦片還大致完整。

她先走進正殿,見正麵一座泥塑的禹王神像早已殘破不堪,當即雙掌合十向著神像禮拜一番,口中低聲禱祝:“大禹王在上,弟子五枚避禍至此,欲暫借神廟棲身,叨擾之處,望乞恕罪。”

原來這尼姑法號“五枚”,原為南少林分支“靜緣庵”庵主。兩年前,當今乾隆皇帝不知何故加罪於南少林,竟派出大軍圍剿,一把火將南少林一座大好古刹燒作白地。南少林主持大方禪師頗有先見之明,在大禍降臨之前便布置了幾下後手,其中之一便是將一件幹係重大的事物托付給五枚師太收藏。

此事本來極為隱秘,但清廷竟也探得消息,派出大批高手前來追捕。五枚師太雖然武功卓絕,卻也自知隻手難以回,於是棄了“靜緣庵”,輾轉來到大涼山中。日前她在山下的“紫荊寨”中化緣,偶然聽人提起山上有這麼一座“禹王廟”,便有了借以棲身的念頭。

五枚師太禮拜已畢,又道一側偏殿看了一看,隻見裏麵的一間最為完好,恰可做棲身之所。她先將隨身的一個包袱放好,隨即到廟外拔了許多蒿草卷成一束當作掃帚,將古廟裏裏外外地清掃了一遍。

清掃完畢,她想起來時看到離古廟裏許外有一條清溪,便打算去取寫水來使用,隻是身邊除了一個化緣用的缽盂外別無器皿。

五枚師太略一躊躇,目光忽地落在正殿前擺放的一座用整塊青石雕成的香爐上,立即走上前去將右手探出,掌心向上托住爐底,長身抬臂輕喝一聲“起!”登時將這座重達二百餘斤的香爐托了起來,其勢舒緩自如,頗有舉重若輕之妙。

她手托香爐走出廟門,徑直走到那條清溪之側,先取些溪水將爐內衝洗幹淨,而後灌了滿滿一香爐清水,再次托起折返古廟。爐內多了這幾十斤清水之後,在她手中仍是輕若無物,絲毫不見吃力的模樣。

才走了數十步,從遠處的山林之中忽地傳來一聲蒼涼淒厲的狼嚎。

五枚師太的麵色登時一凜。她早年也曾行走江湖,少不得途經山林草莽,當時便聽出這是一隻獨行孤狼的嚎叫。狼這種畜生最好成群結隊出沒,能夠獨來獨往於山林的,往往是最凶殘、最狡詐、最隱忍的佼佼者。附近既然有這麽一隻東西出沒,那什麼也要將其鏟除,否則不知何時便要成為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