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希納定律是西方著名管理學者苛希納通過研究發現的,它的大概意思是: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2倍,工作時間就要多2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3倍,工作時間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事實勝於雄辯。為驗證苛希納定律,法國工程師林格曼曾做過一次拉繩實驗。他把被試者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分別測量其拉力。測量和比較的結果是,二人組的拉力隻是這兩個人單獨拉繩時拉力總和的95%,三人組的拉力是這三人單獨拉力總和的85%,而八人組的拉力則降到這八個人單獨拉力總和的49%。
苛希納定律告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想克服人多出力少的尷尬境遇,建立人盡其才、人盡其力的責任機製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責任與權利越具體,人的才能發揮就越充分;耍滑偷懶的人越少,用真勁的人發展空間就越大。聯想到一些單位的建設,其實也是如此。
ABB公司是生產發電機、機車以及防公害設備的具有世界水準的重型機電設備企業,年銷售額為300億美元。1988年瑞典的阿塞亞公司和瑞士的布朗·保彼公司合並時,該公司總裁帕西·巴奈彼科將總部原有的1000多人縮減到150人,而且他們幾乎都是負責生產一線的管理人員。通常由總部擔負的職能,如財務、人事、戰略規劃等都下放給基層,由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部門自行完成。
該公司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擁有5000個“利潤中心”,每個中心平均有50名員工。各中心擁有各自的損益計算表、資產負債平衡表,與客戶保持直接的業務聯係。這種利潤中心的最大優勢是具有獨立性,它可以擺脫各種製約,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為客戶提供全麵、滿意的服務,是一種最能代表顧客需要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夠與市場保持最緊密的業務運營可以說是精幹的總部的最大優勢。此外,它還有很多優點,如決策迅速,便於內部交流,以及對經營資源的分配較為高效。
鏟除官僚主義,麵對市場變化進行快速反應和決策,對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很有幫助。當然,在改革之初,都會伴隨著某種陣痛。例如,ABB公司在將總部上千名員工派往各業務部時,由於人員調動不可避免地涉及遷居等實際問題,也確實產生了某種不穩定和震蕩。
建立精幹的總部還有利於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大幅度放寬權限後,促進了員工創新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打破了過去那種逐級晉升的垂直移動,取而代之的是以水平調動的方式來磨練員工的創新精神。
這樣,ABB公司作為一家大型企業就更能適應未來世界市場的變化。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約翰·史密斯說,通用汽車在歐洲的事業取得成功,也正是因為他改變了以往的做法,采取了類似ABB公司精兵簡政的策略。ABB公司的這個經驗值得在全世界廣泛推廣。
要想使你的組織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就必須先給你的組織“瘦身”。否則,隻會讓這個機構尾大不掉,成為負擔。
美國加州的一家企業準備淘汰一批落後的設備。董事會說:“這些設備不能扔,得找個地方存放。”於是專門為這批設備建造了一間倉庫。董事會又說:“防火防盜不是小事,應找個看門人。”於是找了個看門人看管倉庫。董事會經過研究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看門人沒有約束,玩忽職守怎麼辦?”於是又委派了2個人,成立了計劃部,1個人負責下達任務,1個人負責製定計劃。之後,董事會說:“我們應當隨時了解工作的績效。”於是又委派了2個人,成立了監督部,1個人負責績效考核,1個人負責寫總結。董事會這次的結論是:“不能搞平均主義,收入應當拉開差距。”於是又委派了2個人,成立了財務部,1個人負責計算工時,1個人負責發放工資。董事會說:“管理沒有層次,出了岔子誰負責?”於是又委派了4個人,成立了管理部,1個人負責計劃部工作,1人個負責監督部工作,1個人負責財務部工作,1個人是總經理,對董事會負責。
1年之後,董事會看完報表之後感歎:“去年倉庫的管理成本為35萬元,這個數字太大了,你們一周內必須想辦法解決。”
於是,一周之後,看門人被解雇了。
為一批早該淘汰的落後設備,增加了這麼多的成本,簡直是得不償失啊!苛希納定律告誡我們:確定責任人的最佳人數對企業“瘦身”計劃的實施和提高企業效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