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就應該這樣的被死去?難道我就應該成為別人推動曆史車輪的墊路石子?難道我就應該成為民族融合時候的犧牲品?成為所謂狼性基因注射時候,被淘汰的那部分?!
“福伯,說說我們有多少人口。”李大少爺咬著後槽牙,從牙縫裏擠出了這句話。
“按國朝編製,千戶所有兵1120人,因為當年咱們是奉了毛大人的令旨留在這裏,所以人馬較多,給了1500兵馬,另外,還有三百水師。如今在碼頭上的那些船隻,還有還是打漁的,大多是這三百水師的後人。”一邊說,福伯用手點著在書房門口手扶腰刀守衛的左小鵬和徐大虎,“這兩個小崽子也都是水師的後人。當年要不是他們,少爺,您怕是已經……”
嗯?難道說,這兩個身邊的跟班,還是前任李大少爺的救命恩人?
“如今有多少人口?戶籍?丁壯?”
“軍戶人口,截止到上個月,全部人口為五萬八千五百三十二人。壯丁,一萬一千九百一十二人。不過,”
“不過什麼?”
“這些人戶,不都在我們手中,很多都在各個百戶、總旗手中。在我們手中的,大約隻有不到四千壯丁。”
嗯?我手裏有將近四千壯丁?似乎事情還有得搞啊!
“民戶,我們有將近四千多壯丁……”
“等等!我們還有民戶?!”
“是啊!少爺,這些年,大明內地,人多地少,閩粵兩省的很多人就出海謀生,在安南的也有不少,因為在河靜,有我們守備府在這裏,所以,依托守備府謀生的閩粵兩省流民也有很多,從老太爺那個時候開始,就把他們作為民戶編組,按年收取賦稅錢糧。”
“壯丁就有四千多?”李守漢的聲音都發顫了,光是看到外麵大街上人來人往,但是,沒想到,自己手裏的資源還是不少的啊。
“是。因為出海謀生,那就是九死一生,所以,大多數是青壯,女人和孩子很少。”
坐在舒適的太師椅上,李守漢用食指和中指無意識的敲擊著扶手,這是他的習慣,每到思考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動作。
壯丁就有將近一萬,雖然少了點,但是在南中這種地方,如果把這近萬壯丁和六萬人口的力量發揮出來,何事不可為?!
“這些人,都是有何技藝?以何為生?”努力穩住自己的心神,李守漢想要知道,自己的這些可用人員,都有什麼人才。萬一有懂得造炮、煉鋼的,在這個亂世,自己可就可以橫行無忌了。
可惜,得到的回答,很是讓人失望。
“少爺,這些流民組成的民戶,大多數,是以種田為生。”福伯略帶沙啞的聲音,帶給李守漢的是很讓人失落的信息。
從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起,就把全國的老百姓分為軍戶、匠戶、民戶等等種類。在守備府轄區,也是按照大體這樣的方式對下轄的人戶進行編製,不過,稍微進步一些的是,按照你的謀生手段來進行的。會打鐵的,自然不會和種田的編在一個冊子裏。會造船的和伐木的,安排在相關冊頁裏。相比起來,不得不承人,守備府的這套管理模式,還是有他的先進性的。
“匠戶,按照技藝來分的話,打鐵的,修造船隻的,木匠,造紙,釀酒,織布,燒窯,織網等等,大約有四千餘人。”
懂得打鐵,會修造船隻,木匠,伐木,懂得織布,織網,造紙,釀酒,在明代的工業體係裏,如果不是專業性很強的城鎮,擁有這樣的人員結構,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看著李守漢滿臉的疲憊和不愉,福伯擺擺手,示意幾個人退出房間去,“少爺,老爺的大殯還有幾天,您還是早些安置,那些外麵的事情,不管怎麼樣,也要等到老爺入土為安之後,才能見真章,切莫操之過急,免得累壞了自己的身子。”
聽到福伯這樣講,在一旁伺候的鹽妹子,快手快腳的將床鋪整理好,房間裏的人魚貫退出,隻留下了鹽妹子和李守漢兩人。
躺在黃花梨製作的大床上,李守漢腦海裏洶湧澎湃,思潮起伏。索性披衣起床,繞開睡在踏腳板上的鹽妹子,輕手輕腳的走到書櫃前,想找本什麼閑書看看。排遣一下自己的情緒。
嗯?這是什麼?
書櫃的內側,他的手摸到了一個書包,竟然是自己那天要去做實驗時,身上背的那個包!
用銀刀將蠟燭剔亮,在燭光下,李守漢開始檢點自己的物品。嗯,幾本打印出來的小說,這還是利用辦公室的電腦下載之後,整理出來的穿越類小說,還有一本著名的金鱗,一本白潔。(都看過吧?!嗬嗬!)一把卡尺,有公製和市值。還有自己做公司技術總監時候的工作日誌,以及一些技術資料。還有一份客戶發來的訂單要求。
翻著眼前的這些東西,李守漢頓時覺得,眼前的這盞燭光比起以前任何的燈火都要明亮,“老子的金光大道,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