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文的問答2013.2.25(1 / 2)

血酬寫在前麵的話:本篇是2月份我與一位記者朋友的問答記錄,這種類型的探討曾進行過多次,發表出來隻是拋磚引玉。

1、網絡文學從邁出商業化第一步起就飽受質疑。作家麥家怒言網絡文學99%都是垃圾,慕言也表示,不想談這些莫名其妙地網上文學。請問對於當下盛行的網絡文學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答複:網絡文學是很寬容的,也是很清醒的。能正確的看待新事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不理解了就去批評,我覺得李敖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可以說明點問題:《老年人與棒子》。網絡文學是屌絲文化,網絡小說是屌絲小說,就像嬉皮士文化,無厘頭文化開始一樣,也不為主流所接受,受到很多抨擊,但現在大家很懷念有列儂的歌,有周星馳的電影陪伴的歲月。

2、在您看來,網絡文學的本性應該是什麼?自由亦或是娛樂?還是其他?

答複:網絡是追求自由的,文學也一樣。人活著需要思考,也需要娛樂。就像《紅樓夢》《西遊記》四大名著一樣,現在研究起來覺得莫測高深,其實開始流行的時候,販夫走卒乃至於千金小姐、達官貴人看的無非是娛樂而已。

3、有觀點認為,網絡文學普遍地回避苦難、摒棄理想,也不會去展現帶有原罪但又無辜的個體在曆史展開的殘酷邏輯中苦苦掙紮的悲戚身形、悲慘聲息和悲壯命運。在失重的自由揮灑中,網絡寫手們唯一關注的隻是點擊量極其所帶來的金錢;在點擊量和金錢的外在壓力下,寫手本來由技術所賦予的自由很快便在此種技術邏輯衍生出來的傳播機製中歸於喪失。對於以上觀點您是是否認同?網絡文學在一味追求“自由”的同時,是否應肩負起文學本應承擔的責任?外界是否應對網絡文學持有此種要求?

答複:苦難……這隻是文學的一個主題而已,什麼時候成了文學的代名詞了?或者說掌握話語權的人說這是文學就是文學,這不是文學就不是文學?理想,看看《隋亂》《橙紅年代》這些小說,沒有理想,沒有熱血,沒有青春,沒有追求在裏麵麼?絕大多數抨擊網絡文學的人,根本就不看網文,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來說:就像某個讀者在微博上和失落葉說:你的新書太差了,完全看不進去。失落葉很委屈的回了一句:新書……還沒開始更新呢。

4、魯迅先生當年曾用“雜蕪淺陋、率無客觀”一語來評價明代的神魔小說。曆史再次輪回,這一評語用到今天的網絡文學身上似乎同樣貼切。造成中國網絡文學現狀的原因何在?相似的曆史場景為何會再次輪回?

答複:魯迅也隻是一個被政治刻意神話的普通人而已,不管他怎麼認為,也改變不了人民群眾對《西遊記》的喜歡,是不?

5、您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未來有怎樣的看法或者是期許呢?它是否有望戰勝印刷文學進而成為文學的主流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