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言”,沒有經過自己大腦思考的話,不但是廢話,而且往往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有很多人的前程恰恰是毀在自己手上,說確切一些是毀在自己的嘴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必須學會思考,一個人的嘴巴必須知道適時關閉,這樣才不會被嘴巴連累,吃“一吐為快”的虧。所謂“禍從口出”,涉世未深的二十幾歲的人,記住這點大為重要。
把握好說話的分寸
再沒有比自己的前程令我們更看重的東西了,可是有很多人的前程恰恰是毀在自己手上,說確切一些是毀在自己的嘴上。所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嘴。
作為領導,說話不注意場合,正式場合卻把私底下說的話搬上來,不僅達不到表達效果,反而給自己臉上抹黑,從而使自己陷入難堪境地,難以服眾,日後的工作也不方便展開。
有一位很有知名度的老幹部作報告,一開始,報告人先客氣了一番,無非是說自己並沒有做什麼,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到這裏,他又說出了這麼一句:“我隻不過是一個騷達子。”“騷達子”是東北口語中表示“跑腿的”、“聽人指使的”、“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意思的詞,含有較強的戲弄或蔑視意味。據說,這是一個來自俄語的音譯詞。在這樣一個正式場合,用了這麼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詞,使人感到很不協調。上級知道情況後,也不再讓他作報告了。
某實習記者是這樣開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我今天到這兒,是想隨便問你幾個問題。”也許,這位記者是想要減輕一下對方的緊張心理,緩和一下氣氛,可是一個“隨便”,卻使采訪對象產生了被輕視的感覺。隨著這句話的脫口而出,這位仁兄的記者生涯便早早結束了。
有時候在非正式場合可以說的話,不一定能拿到正式場合去說,如果不注意掌握這個分寸,就難免造成不良後果,得罪人還自毀前程。特別是那些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事,更不宜拿到正式場合隨便去說,那樣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在某廠舉行的一次競選演說時,副廠長為了擊敗對手,竟然把工程師的家庭矛盾作為攻擊對方的炮彈,說:“一個連自己的家庭都治理不了的人能搞好一個廠子嗎?”這話他在私下也說過,但是工程師並未在意,可是當他拿到大會上來說時,工程師就十分惱火,對他的發言進行了激烈的反擊,指出他的動機不純,思想意識不健康,沒有資格當廠長。這一說,大家都認為工程師所言甚是,於是都把票投給了工程師。
非正式場合中可以開的玩笑話,用在正式場合中就顯得過分了。
現實生活中,領導者在下屬麵前違反忌諱原則的現象時能見到。
有一篇小說,寫某省軍區的後勤部長(一位老革命)準備下一番大氣力,完成一項重要的國防工程。在動員大會上,他喊出了這麼一句:“這一回呀,咱們可要搬著梯子日駱駝——大幹一場啦!”
這裏的歇後語涉及關於性的問題,而有關的話曆來是人們最忌諱說出的。可是,確實有不少領導講話時“葷味”十足,正像有人諷刺的那樣:“三句話離不開褲腰帶以下。”
這種人很難有晉升的機會,哪怕他屢立戰功,平時工作也兢兢業業。大家會認為:“……他雖然不錯,不過,說話欠修養。可能擔當不了什麼重大責任,算了吧!還是選別人好了。” 如果是下級和上級談話時,就更應該注意說話的方式和尺度,很多不會來事的人在試圖證明自己具有很強的思考、評價和解釋能力時,給自己的上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結果自斷前程。
有一家製造公司的部門經理,當他把事情弄糟以後,老板批評道:“這到底怎麼回事?你把事情全弄糟了。”這位中層經理聽了老板的批評後非常生氣,立即辯解道:“一定是手下的員工誤解了我的意圖和要求,他們應該對這一後果承擔主要責任。如果您對這一結果不太滿意,也不應追究到我的頭上。”這一回答顯然讓他的上司難以容忍。他的老板說道:“他承受不了責備,也不能保持冷靜。不管是誰的錯,他都應該去努力解決問題,但他的回答中絲毫看不出這一點。”因此這位經理後來被免除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