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一千多家創客空間。當肖文鵬了解到北京還沒有創業的集中營後,他毅然決定擺脫程式化的工作束縛,去組織創辦創客們的線下俱樂部——“北京創客空間”。包括肖文鵬、王盛林在內的10來名核心成員,大多當初就是在網上熱火朝天討論動手樂趣的群友,這群“發燒友”終於從線上聚到了線下。
肖文鵬是以共享的精神來做這個平台的,以10萬元注冊公司,完全免費開放,可20多平方米的小屋有點捉襟見肘。從電機、驅動板、車架、傳感器到電池、電源、接線板、電容電阻等擠滿了小小的空間,但是吸引的人不少,有個周末,一次來了200多人,不得不分幾批預約。
在大家的想象中,製造新鮮玩意兒可能是身穿白色實驗室工作服手拿試管的科學家,或是身穿藍領製服手持電焊的工程師的專屬品。但如果你走進創客這群夢想者的世界,你就會發現,科學已經開始走下神壇,微笑著迎接著每一個敢於追求它的勇士。你也許想不到,活躍在空間的成員不都是電子、計算機等工科背景的年輕人。他們中不乏文科與藝術背景,既有快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工作多年的“白領”。肖文鵬說:“很多精彩作品,光靠幾個技術精湛的工科男搗鼓不出來。在創意策劃上,恰恰需要藝術家的感性。不少大項目的製作不可能單人完成。比如在控製部分,一定是電子工程師擅長,到了皮帶裝置與傳動設計環節,又非機械工程師的專長莫屬。”
北京農業大學的湯茵麵臨大學畢業,但她並不急著找工作,平時在“創業空間”泡著是她空閑時間最大的樂趣。有一次,她和男朋友一起組裝了一個入門級的“萬能遙控器”,然後拿著戰果惡作劇,走過某家館子,把人家的電視關了,一屋子人不知所措。他們倆則躲在角落哈哈大笑。
自己動手,創造並享受樂趣,創客空間就像一個俱樂部,你可以在裏麵自由玩耍,而那些機器、元件就是你的玩具。即使你對電子一竅不通,對程序還有陰影,隻要備好創客空間的現成套件,按照說明書去組合,你也可以玩起來。
創業空間的延伸
創客是一群喜歡或者享受創新的人,追求自身創意的實現,至於是否實現商業價值、對他人是否有幫助等,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但是,當創客的創意及其實現有成為商業模式的可能,能夠為人或社會服務的時候,創業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創客空間有時也作為資深會員的創業場所開放給大家,交互設計師高磊便是其中的一員,創客空間是他和搭檔楊橙的工作室。相熟的朋友總是親切地稱呼他為“鯨男”,這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大男孩安靜靦腆,腦子裏卻裝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他把正在研發中的小東西叫做“tamagome”,像個電子寵物,可以記錄你每天行走的步數、公裏、爬了多少樓梯,消耗熱量,甚至可以通過你夜晚睡覺時翻身的頻率來判斷你的睡眠質量。
張銘生於1986年,理工科背景,大學畢業後曾在銀行做了三年軟件測試員。因癡迷DIY,愛自由的生活,遂辭職成為創客。
初中時,張銘就對DIY非常感興趣。那時他在網上看到了MIT的開放課程,雖然聽不懂幾句話,但是這種新的信息獲取方式,讓他格外受到啟發,這可能就是後來張銘在國內較早了解到開源3D打印機的一個原因。他在網絡上看到了某家網絡雜誌介紹的makerbot 品牌的3D打印機,對這個很感興趣。後來便根據國外開源網站上的教程,開始了他的3D打印機的製作。曆時一年,他的3D打印機終於在創客空間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