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島上一張紙條,引出一個奇緣(1 / 2)

在喬治王島的菲爾德斯半島由於考察站非常集中有中國、俄羅斯、德國(租用俄羅斯房子)、韓國、烏拉圭、智利站,另其他國家也會派人進行聯合考察,前段時間INACH科考站站長帶了一批在他站上的科學家過來參觀,其中就有美國、法國、日本、英國的科學家,每年夏季各國科學家就會彙集在這裏考察研究,菲爾德斯半島就像是萬國科研城。智利INACH科考站依靠他的地緣優勢算最有實力,每年夏季都會組織科學研討會。1月22日在智利INACH科學考察站舉行科考研討會,長城站派了三位隊員參加研討會。隊員回來後告訴我,會上碰到了前幾天到南極大學長城學院作過演講的德國科學家彼德漢生,他告訴我們的隊員,前天到企鵝島發現一張紙頭,他們撿到後發現上麵有一些關於企鵝方麵的問題,現在他已經對這些問題做了解答,希望把它的答案轉給提問的中國考察隊員,他估計這是一個女孩問題。[[[CP|W:250|H:190|A:L|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51/28/3372481635580718861707500946420.jpg]]]圖為企鵝島上的企鵝

1月15日來了一批德國科學家拜訪長城站,參觀我們的實驗室,並與中國科學家交流。來自德國耶拿弗裏德裏希·席勒大學Friedrich-Schiller

JenaUniversity的彼德漢生教授帶領他的研究隊伍駐紮在俄羅斯別林斯高晉站進行鳥類研究,他已經接近60歲了,是老南極人,看起來依然精神抖擻,談起研究工作興致很高、很投入,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們1985年他見證了長城站的建設。我深深被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也感覺到他的一種友好,訪問結束後,我試著邀請他給我們南極大學長城學院講課,這位彼德漢生欣然答應了。第二天我們就開車把他接過來給大家作演講。這位德國的科學家是專門研究南極海鳥的生態環境的項目,已經研究了三十年,他對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長城站周圍都很熟,還展示了當年長城站建站的照片。對南極企鵝、賊鷗、雪燕等海鳥如數家珍,對鳥類的變化遷徙、覓食、繁殖都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和數據。長城站周圍地區主要有三種企鵝阿德雷企鵝、戴帽企鵝、金圖企鵝,根據他們的觀察前兩者數量大幅度減少,金圖企鵝卻在增加,這些現象和環境溫度增加有著密切關係,阿德雷企鵝和帽帶企鵝喜歡吃鱗蝦,鱗蝦主要生活在浮冰下麵,氣候變暖冰融化因此這兩種企鵝變少了,也許大遷徙了,也許減少了繁殖。金圖企鵝吃魚和水藻類,環境變暖,更適合他們生存,所以變多了。為了監視跟蹤企鵝生活,德國科學家在阿德雷島嶼上安裝監視探頭,記錄企鵝的活動和生活情況,德國科學家對這地區的企鵝情況了如指掌。由於賊鷗是這裏主要活動的海鳥,他們也非常關注,附近的賊鷗基本上都被他們套上了腳圈,甚至安裝GPS定位,經他們研究發現賊鷗每年冬季都要往北飛,最遠可以飛到北半球。整個演講非常生動有趣,演講後我們考察隊員提問了很多問題,他都耐心地一一進行回答,基本沒有回答不上的問題,究竟經過了30年連續研究了。

就在這次講課提問環節一位來自中科大的女隊員楊連嬌,也是從事生態研究的,課上她邊聽邊記問題,準備了很多想提問的問題寫在紙頭上。小姑娘初次到南極考察,目前還在讀博士,性格有點靦腆,提問了幾個問題後,其餘的就沒好意思多提問了。結束後她也不當一回事,問題留待以後自己慢慢研究吧。1月19日她與同伴前往企鵝島野外作業采樣時,不小心把紙頭掉到現場了。企鵝島的風經常都是很大的,這種小紙頭一般情況,馬上就會被風吹走的。真是有緣,20日德國科學家陪著澳大利亞ABC廣播電視公司的攝製組到企鵝島拍工作照,那麼大的企鵝島,這麼小的紙頭居然被德國科學家撿到了。一般情況下誰會去注意那麼小的一張紙頭,看到了也不一定會撿,偏偏彼德漢生就撿起來了,並且仔細看了紙頭上的內容,原來就是要向他提問的問題。後來我要了彼特.漢生的回複,8個問題都一一作了回答,況且還推薦了2頁的目錄,真是旁征博引,花了很多時間,像應對考試一樣認真地解答每一個提問。其中有兩個提問非常意外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