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館裏的交談(1 / 2)

緊挨著北京東三環的潘家園市場,每天都是那麼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行家,都在此“淘寶”。一進市場,不必意外隱藏在現代化高樓大廈後麵的各種古色古香。市場裏有縱橫交錯的棚戶攤位,也有仿古建造的門店,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有珠寶玉石、木雕漆器,也有文房篆印、字畫藝畫,有竹藤果核、陶瓷紫砂,也不缺金屬銅器、徽章佩飾。

走在市場裏,看著來往的商販,耳邊喧鬧著得各地方言行話。“老板,你這個紙片兒(泛指書畫)品相一般,不如走個行價(利潤最低價),我就拿了(買下)。”“呦,一看您就是行家,這可是我店裏的壓堂(鎮店之寶),我可不想走寶(賣虧了)。”“你這還叫走寶,明明是天價(漫天要價),我怕弄個妖怪(贗品),白交學費(受人騙)。”“您了把心放肚子裏頭,我這裏絕不埋地雷(設圈套),價錢合適就給您包上(成交)。”……

自從去年來幫二叔看店,這些行話慢慢的從陌生到熟悉,聽著聽著就會感覺特對味兒,也許是一種習慣吧。是啊,時光無論怎樣流逝,都會給我們留下一些難以抹去的回憶,這裏的這些寶貝就是曆史給我們遺留的禮物,哪怕是贗品也充滿了曆史的痕跡。

禪道茶藝可能是離市場最近的咖啡廳了或者說茶館,店主很會做生意,門店裝修的一半是韻味十足的中式茶館,一半是洋氣十足的西式咖啡廳,不過有的時候生意忙了,穿著老北京馬褂的服務員會端著一杯咖啡給你送過來,讓人感覺特別別扭。

傍晚,我和二叔如往常一樣在這裏的雅間喝茶。二叔緊鎖著眉頭,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布滿了和年紀不搭配皺紋。

“亮子,你來了也一年多了,對咱這個行當也熟悉了許多,現在生意不好做……”

“叔,我聽你的意思是要給我降工資啊?”

“滾一邊去,沒正事!半個月了沒走一件貨,不過我這最近倒是有個大買賣,不過得你去做。”

“叔,平時有好事你可不想著我的,怎麼這次?”

“亮子,我都懷疑你在大學裏都學得什麼亂七八糟的?”他喝了一口茶。“這次和以往不一樣。”說著他向門外望了一眼。“這次幹的是咱們家的老本行!”

我正喝一口鐵觀音,聽他這麼一說差一點吐出來。說起我家的老本行,那可不是很光彩,因為聽家裏老爺子說,我家祖上是盜墓的,也就是“倒鬥”的,不過這事現在幹那可就是違法。

“叔,咱家不是金盆洗手了麼?難道最近你想和二嬸打算再要個孩子,錢不夠花麼?”聽了這話二叔臉都憋紅了,不是我不尊敬他,是我和二叔的年紀差不多,我爺爺老來得子才有的他。

“有些事不是為了錢。”他繼續喝茶,仿佛在組織語言。“亮子,其實不瞞你,這個行當我一直都在做,否則店裏麵怎麼拿貨?指望那些鏟地皮(跑農村收貨的小商販)?你爹教你的東西都就飯吃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