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想官所想,為眾所需(3)(1 / 3)

胡雪岩做生絲生意剛剛起步時,就已經誌在把生意做大。當他把從湖州收到的生絲運送到上海時,因為小刀會起義的事情,上海與外部的交通基本隔絕,很難從其他地方收到蠶絲,如此一來,洋莊方麵的價格肯定會漲,這樣蠶絲銷洋莊就能賺一大筆錢。

要銷洋莊,首先要做的就是控製好市場以壟斷價格,這樣才能在與洋人的談判中獲得主動權。而胡雪岩的生意當時剛剛起步,在同行之中實力不強、威信不夠,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控製市場,所以必須要聯合同行一同來對付洋人。但是即便這個方法能夠行得通,那麼獲利的是整個中國的同行們,胡雪岩還必須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潤。因此他就需要通過在上海就地買絲的方法來為自己囤積盡可能多的生絲,這樣既有利於控製市場、壟斷價格,也有利於占取最大的利潤份額。

但是買絲需要大量的本錢,而此時,他手中隻有價值十萬兩的生絲存在上海的裕記絲行,他向漕幫的夥伴尤五求助,但是尤五為了糧食生意,已經向“三大”借了十萬兩銀子,而這筆銀子在續轉之後也已經到期,按照行規,不能再續轉了。尤五為了還貸款,隻能籌集到七萬兩銀子。但是胡雪岩還是憑著裕記絲棧開的那批十萬兩生絲的棧票為自己籌到了足夠的本錢。他到底是怎麼做到這點的呢?

首先,他拿著棧單去找“三大”,證明自己有能力歸還貸款,隻是需要生絲脫手之後才能算清。有棧單為證,生絲確實放在絲棧裏,“三大”就放心地答應把十萬兩的貸款再轉一期,這樣,胡雪岩就憑空拿到了十萬兩可調用的資金。接著,他又用裕記絲行的生絲為抵押向洋行借款,把棧單換成了現銀。“三大”不知道棧單已經被抵押,而洋行因為有棧單也給了他貸款。胡雪岩就憑著一張棧單,從兩麵進款,最後籌足了資本來買生絲。

對於一般的商人來說,恐怕就算有壯誌去做一樣事業,但是麵對手中資本不足的情況隻能長歎無路。但是胡雪岩沒有。他充分發揮了自己手中那個棧單的作用,像變戲法一樣拿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資本。與一般的商人不同,成功的商人總是能夠用手中有限的資源做出別人辦不到的事情,甚至還可能創造出奇跡。

“二戰”期間,一個叫斯塔克的猶太孩子和他的父親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

“現在,我們唯一的資本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加1等於2’時,你一定要想到該大於2。”

在二戰期間,有將近54萬人被毒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但斯塔克和他的父親卻幸運地活了下來。

1946年,父子倆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

有一天,父親問斯塔克:“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35美分。”斯塔克說。

“是的,整個得克薩斯州的人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每磅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去世了,斯塔克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在他成為麥爾公司董事長之後,他曾經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但讓斯塔克聲名遠揚的,還是自由女神像的垃圾。

那是1974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給自由女神像翻新後留下一堆垃圾沒法處理,不得已向社會招標。垃圾誰喜歡啊,因此,幾個月過去了,都沒有人投標。

當時,正在法國旅行的斯塔克聽到招標消息後,馬上飛往紐約,未提任何條件,就在標書上簽了字。他這個舉動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因為在紐約,處理垃圾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環境保護組織的起訴。

就在大家等著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卻開始了工作。他讓工人把垃圾進行分類,然後將其中的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垃圾中的木頭加工成小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廢鉛和廢鋁等做成紐約廣場的紀念鑰匙,就連灰塵,他也把它賣給花店做肥料。

你知道那堆垃圾經他這麼一折騰,最後賺了多少錢嗎? 35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