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間,足以操縱江浙商業,為外人所信服者,光墉一人而已”。這是《近代名人小傳》中費行簡所說的。胡雪岩是商界的一個傳奇,他用了20年的時間從一個錢莊的夥計成為頭頂紅色官帽、身穿黃馬褂的官商,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後來擁有錢莊、當鋪、銀號、絲行,藥號等遍布全國的經營網絡。胡雪岩的影響已經不僅僅是在商界一個領域而已,甚至會影響到當時整個國家的財政。世事無常,“福兮禍之所伏”,胡雪岩的事業如日中天時,危機也蠢蠢欲動,想要嶄露頭角。
胡雪岩曾說,做官就同做生意一樣。其實不然,政界的鬥爭往往比商界要殘忍的多。胡雪岩就是因為作為左宗棠眼前的紅人,而被卷入到政界的鬥爭中去,頻頻遭到攻擊,最終一代巨賈頃刻間得以凋敝。
公元1883年,中法關係緊張,清政府把監督沿海海防事務的責任交給了李鴻章。李鴻章前往京城述職時途經上海,因為想要了解上海的情況,便決定暫時逗留幾天。李鴻章得到了他的門生上海道邵友濂的殷勤接待。
李鴻章非常注重北洋事務,他主張建立海防力量同列強鬥爭。因此對北洋水師的建設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隨著勢力的擴大,李鴻章在朝廷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他同曾國藩,左宗棠都掌握著朝廷的重權,當時整個清廷的天下可以說是被這三人支撐著的。
因為慈禧為了控製南洋的海防,想要把新式的海軍基地建在上海,這正好中了李鴻章的意,可以趁機把北洋水師的勢力擴展到南方。所以,才有了這次上海之行。
先前,李鴻章已經派盛宣懷到上海進行選址工作的籌劃。盛宣懷是北中國有名的大商人,當時盛傳“北有盛宣懷,南有胡雪岩”。他幫助李鴻章籌資,做一些經濟方麵的工作,是李鴻章的得力助手,也是他最為最賞識的一個人。來到上海,李鴻章便召集盛宣懷前來商談海軍基地的籌劃食物。
一見到李鴻章,盛宣懷便向其訴苦。把左宗棠事前已來上海視察海防情況一事告訴了李鴻章。左宗棠向來都隻關注陸防,竟然對海防也感起興趣,這讓李鴻章大感奇怪。
平定陝甘的動亂後,左宗棠被調往京師軍機處坐了一段時間。這其間,他深知海防的重要性,不僅是皇上對這一塊十分重視,自己也看到中國海軍力量尚且薄弱,還不足以和列強抵抗,心中便起了擔憂,意識到海防的重要,再加上自己的對手李鴻章掌握著北洋水師,若想削弱對方的勢力,就得從這一麵下手。正好,朝廷調任左宗棠為兩江總督,就有機會到上海海口進行巡察,他還同長江水師提督彭玉麟商談,希望創立新式的海軍。
盛宣懷認為,上海本是在兩江總督的管治之下,李鴻章想要在上海發展海務,左宗棠豈能容忍。李鴻章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利益被威脅了,於是對左宗棠恨得咬牙切齒。當然想要發起反攻。
李鴻章問盛宣懷,對於這一事件有什麼看法。
盛宣懷替李鴻章分析現狀,他覺得拱手把海防相讓是萬萬不可的,雖然左宗棠是兩江總督,但是李鴻章的勢力也還是有的,更何況,左宗棠因為個人脾性,在官場得罪了很多人,帶兵打仗他是一個好角,但是人緣不好,就為他的仕途打了大大的折扣。如果沒有胡雪岩的幫忙,左宗棠不會走得那麼順。
李鴻章當然知道胡雪岩,對於他幫助左宗棠借外債一事早有耳聞,而且還十分欣賞這個人。如今,要同左宗棠叫板,胡雪岩作為他的左右手,定是要除的。李鴻章甚至認為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喉結所在。
於是就和盛宣懷商量起要見機對胡雪岩采取行動。
1873年,左宗棠再一次委托胡雪岩幫忙籌集資金購買武器。由於囤積生絲的緣故,資金周轉不過來,胡雪岩有些為難。但還是應允了下來,並且馬上趕到上海,同宓本常翻起往來的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