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區縣衛生工作(二)(1 / 2)

密雲縣

概況有12個鎮、7個鄉,347個行政村。人口424056人。縣屬醫療衛生機構40個,其中全民單位29個,集體單位10個,行政機關1個。職工219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09人,開設床位917張。每千人口擁有醫技人員3,79人,醫生14人,護理人員115人,病床216張。

生命統計。出生4552人,出生率10%,死亡2687人,死亡率日37%;自然增長率44%。因病死亡2381人,占死亡總數的88%。死因順位前十位是:腦血管病,呼吸係統疾病,腫瘤,損傷中毒%部原因,心髒病,消化係統疾病,傳染病,新生兒疾病,泌尿生殖革統疾病,內分泌、營養代謝疾病。

衛生玟革強化幹部任期目標責任製。結合新一輪院(站、校、園、所)長的聘任,全麵修訂了“八五”期間使用的綜合目標管理考評標準。依據等級醫院要求和各醫療單位工作性質的不同,建立和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考核評比標準和獎懲辦法,在全係統推進了綜合目標管理責任製。

強化局機關對基層醫療單位工作的指導與服務,大膽探索機關改革,在轉變職能上下功夫。建立並實行了局長包片、科長科員包點責任製,將個人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年終考核機關幹部的參考依據,並與晉級、獎勵掛鉤。完善了城內醫務人員支援基層工作製度,由城內選派15名中級職稱以上技術骨幹到5所鄉鎮衛生院支援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基層醫療單位業務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繼續堅持擴大開放,對%衛生交流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年內有10餘家醫療單位主動堅持與市級醫院掛鉤,尋求支援與協作,爭取到了一些人才、技術設備方麵的援助。局投資6萬元,由%地引進各類專業大學生15名,進一步緩解了醫學人才短缺的矛盾,增強了自身發展活力。

農村衛生改革。有個體辦醫14家,廠礦醫務室51家-村衛生室314所,覆蓋率90%,其中甲級衛生室105個,占33%。村級衛生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在對穆家峪鎮進行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的管理擴大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又在全縣推廣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工作,現已全麵鋪開。結合一體化開展,加強了對鄉醫隊伍管理,對溪翁莊、穆家峪等4個鄉鎮154名鄉醫建立了鄉醫檔案,完成了314所村衛生室注冊和核發執業許可證工作。城鄉社區醫療保健工作有了新的進展。縣中醫院成立了保健科。十裏堡衛生院以莊禾屯村為試點,為500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石城衛生院在總結上年為兩個深山村農民建立健康檔案試點的基礎上,本年度又在全鄉加以推廣,現已為800名19歲以上農民建立了健康檔案。牙防工作全麵啟動,配合全國牙防辦完成了對全縣牙病情況摸底調查。19所鄉鎮衛生院和縣中醫院均成立了牙病防治組,開展了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的口腔檢查、口腔健教工作。進一步完善精神衛生社區網絡和各項製度,對精神病人做到底數清、重病建卡,達到了“三清楚、四期”管理要求。

學校衛生。有中小學生72132人。逐步擴大六病防治覆蓋麵,重點加強餚齒防治工作。完成38所中學18315名學生齲齒患病情況調查與檢查工作,采取新型防鯛材料氟化泡沫防供治療18210人。在學校擴大使用保健牙刷5000支,含氟牙膏4000支。完成3所中學和6所小學的學生健康監柵工作,監測中學生1845人,小學生3652人。

愛國衛生,結合第9個愛國衛生月活動,以治理髒亂為突破口,開展建設衛生城工作。主要落實“周末衛生日”製度、“門前三包”製度。縣政府與縣直屬67個局、公司和248個下屬單位簽訂衛生區域責任書,並對城區主要大街上148個單位設立了“門前三包”監督崗,做到人員、標誌、設施三落實。成立了環衛賑務中心,專門負責城區200餘條小街巷和居民區淸掃保潔。經市檢查驗收團綜合考核,達到了建設衛生城先進區的標準。落實《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執法檢查各類公共場所914個,合格率98%。普查了全縣農村廁所狀況,廁所總數109679個。新改建農村廁所1570個、校廁5個、公廁14個,受益346603人,政府、集體和單位共投資33萬元。製定了“九五”改水計劃。太師屯鎮規模水具廠為農村改水引出新路,成為全國“百佳水廠”之一。縣投資58萬元興建雲西水廠,一期工程竣工。完成13套新建工程和3個村更新改造工程目,受益人口6000人。滅蚊蟎工作采取條塊結合,突出重點-推廣了高效低毒的新型滅蠅藥品。夏、冬季開展兩次大規模滅鼠活動,城區鼠密度降至2%以內、農村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