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未來
毫無疑問,三星是韓國的頂尖企業。但是,稱之為深受人們愛戴和尊敬的企業還為時尚早。不得不說,如何發展為深受國民愛戴和尊敬的企業,是三星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1988年3月,李健熙會長為了三星的二次創業,表明了要推進新事業和調整業務結構的決心。新事業指的是進軍宇宙航空、基因工程以及高分子化學領域,而產業結構調整則是將電子半導體和通信產業複合化。這種產業結構調整旨在夯實李健熙會長的事業根基,但是實施起來絕非易事。李健熙曾經這樣描述當時三星的狀況:
“我就任會長一職的第二年就宣布了二次創業的決定並強調了變化和改革的必要性,但是過了幾年也毫無改變。50年間形成的企業結構很是牢固,以至於三星人無法從‘三星第一’的固定思維中擺脫出來。這樣下去,三星極有可能徹底崩潰。這種焦慮的心情時常困擾著我。特別是1992年,從夏天到冬天那段時間,我一直深受失眠的折磨,體重至少下降了10公斤。”
為了推進三星的改革,李健熙會長認為有必要重組掌握重權的秘書室,因為它帶有李秉濃重的個人經營色彩。他首先更換了秘書室室長,堅決實施組織改編。1991年,李健熙強調自律經營之後,三星秘書室的規模逐漸縮小。1998年,他將人事、財務、企劃推廣、秘書、經營管理等5個組的人員縮減到100名,並將秘書室更名為結構調整本部。
實際上,隨著計算機的迅速普及,社會迎來劃時代的變化。李健熙會長認識到,三星仍保留著“上傳下達”的絕對中央集權式組織文化。他還清楚地意識到,電子領域的技術提升和開發速度都十分緩慢,技術研究所的研發水平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這種狀態下三星很難成長為國際企業。二次創業時期,在李健熙看來,三星正麵臨著嚴峻的考驗。於是,他在1991年末果斷地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多達217名職員升職為高級管理人員。其中,38名生產技術部員工致力於技術開發,17名海外部員工致力於實現國際化。這呈現出一種和創業者李秉時代截然不同的經營方式。
二次創業期間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三星的“分家”。三星的拆分在李秉時代就已開始實施,然而最終敲定還是在二次創業時期。李秉長子李孟熙接手第一製糖和安國火災(現三星火災),發展為現如今的CJ集團。李秉次子李昌熙辭世後,他的夫人李英子和兒子李在寬繼承三星化纖,編入世韓媒體。此外,李秉的長女李仁熙接管全州製紙和高麗病院,發展為現在的韓鬆集團。李秉的五女李明熙則接手新世界百貨,發展成現在的新世界集團。就這樣,三星集團的“分家”最終於1995年2月全麵結束。這個過程多少有些迂回曲折,但兄弟間的協商相對順利。
而後,三星率領旗下電子、物產、工程、重工、建設、證券、電機、數據係統、航空等共25個子公司,展開了新的挑戰。從1988年宣布二次創業開始到1992年的5年,可以說是李健熙會長發現三星存在的問題,並致力於兄弟間集團分管和揆度未來的時期。
李健熙這一時期的經營成果,遠遠超過李秉去世當年(1987年)17.4萬億韓元的銷售額和2 268億韓元的盈利。在他出任會長的第一年(1988年),銷售額為20.1萬億韓元,盈利3 411億韓元。與上一年度相比,銷售額增長2.7萬億韓元,盈利也上漲1 200億韓元。5年後的1992年,三星集團的總銷售額更是達到28.21萬億韓元,營業利潤也達到
2 935億韓元。銷售額比李秉在世的最後一年(1987年)增加超過兩倍以上,李健熙的經營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肯定。年僅46歲就接管三星這樣巨大的集團,並且每年都保持盈利,李健熙會長向我們描繪了麵向未來的經營藍圖,正式高舉革新的旗幟。這就是從“我”開始改變的“三星新經營”。
三星新經營模式仍將持續
1993年,李健熙會長宣布了三星新經營模式,推進了三星麵向未來的經營模式革新。他提出“以人才和技術為基礎,創造最佳產品和服務,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新經營理念。這是三星二次創業的第二個裏程碑。
這種新經營模式把人性美、道德美、禮儀規範、行為規範等作為基本要求,希望三星人通過對現實的正確把握和自我反省,培養“與其埋怨他人,不如改變自我”的意識。它涵蓋了新的內容,那就是統一發展方向,實現品質為主的經營以及國際化、信息化、複合化,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打造21世紀國際一流企業。促進新經營模式的這一時期,是三星實現新飛躍的嚐試階段,也是實現新經營,朝著國際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的重要經營階段。
1994年新經營模式推行初期,三星收購了韓國肥料(株式會社),改組為三星精密化學(株式會社),並把它當作創建未來指向型化學產業的橋頭堡。1995年,成立三星汽車(株式會社),進軍汽車領域,試圖發展戰略產業,結果以虧損告終,不得不轉讓給外國企業。雖然首戰失利,但是李健熙並沒有放慢將三星打造為國際企業的革新步伐,他把目光轉向被稱作未來產業的影視文化產業和流通產業,快馬加鞭積極開發新項目。1995年,統合與影視相關聯的產業,創立了三星影視集團。
新經營使三星創下了經常利潤(營業收益加上經營外收益 )突破1億韓元的壯舉。這樣的業績在當時韓國大企業中是史無前例的。這也證明曾經側重於數量型經濟增長的國內企業也可以實現質量型經濟增長。
三星通過經營模式的改革,成功戰勝了金融危機,描繪了21世紀新千禧的發展藍圖。21世紀伊始,世界由產業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由模擬時代進入數字時代,李健熙便為實現三星的新發展,加快了全球化經營革新的步伐。他以經營理念為基礎,致力於培養人才和技術開發,創造最佳產品和服務,最終使三星成功躋身世界百強企業的行列。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國際化是企業生存的條件,其成敗取決於是否能擁有和培養有競爭力的國際人才。基於這樣的認識,三星1991年以後引入地域專家製度,實行核心人才引進培養戰略。地域專家製度旨在係統地培養主導21世紀全球化經營的國際專業人才,將人才的本土化和集團的全球化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綜合效應,實現理想的全球化經營。如此一來,在21世紀這個國際化、開放化、複合化的時代,具備國際人才的資質和素養的地域專家,能夠大力促進三星全球經營的發展。
地域專家需要學習當地語言並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力求自身思維和行動與當地人保持一致。不僅如此,還要通過地域研究,培養搜集和分析當地信息的能力,按照國際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高質量地完成業務,提升競爭力。
為了讓地域專家具備三星人的基本道德涵養和對組織的使命感、自我管理能力、挑戰意識和信息意識等素質,三星長期開展教育培訓。特別是,三星在起用優秀本土人才的同時,也大刀闊斧進行海外人事調整。例如,向駐守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且欠發達的國家的員工提供優惠政策,資助他們的子女到第三國留學等。與此同時,三星將新經營實踐體係的整頓、外派人員本土化、當地人三星化、本部國際化作為核心課題積極推進,讓人切身感受到三星在海外掀起了一陣改革浪潮。
為了應對未知的數字信息時代,三星立足於經營理念和三星人的精神,於2005年3月宣布了發展的基本原則。這一舉措體現了李健熙會長以正道主義企業家精神為基礎的倫理經營原則。為了踐行這一新的經營理念,三星把人才第一、最高誌向、引領變革、正道經營、追求共贏等作為所有三星人都必須遵守的核心價值。
三星製定並落實經營原則,使之成為三星人思考和行動的準則,促使三星人都遵守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企業發揮本質作用,履行社會責任。也就是說,三星的倫理憲章得以公之於世。由此可以看出,為了發展為國際一流企業,三星進一步強化質量經營。這表明了經營者要把三星發展為21世紀國際企業的堅定意誌。
從實業報國向共享經營擴展
三星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還為國家發展和國民福利做出了不懈努力,這讓三星獲得了“社會貢獻模範企業”的好評,順利開展企業經營活動。尤其實施新經營以來,三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三星打破了舊框架,讓所有企業機構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並將其定為經營活動中的一環,讓其成為每一位職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變化正是以三星新經營中蘊含的雙贏哲學為基礎的。
三星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擺脫利己主義和互不信任及其所致矛盾的惡性循環,通過信賴、合作和協調,創造一個所有人都過上幸福生活的良性循環社會。換言之,奉獻社會的三星經營理念,就是以相生共贏的軒昂氣度,與競爭對手攜手合作,實現職員、顧客、合作公司和股東之間的互利共贏,謀求地域、國家和人類社會的共存共榮。因此,三星的“共贏”哲學是“三星憲法”所追求的人性美、道德美、品質競爭力、國際化、信息化、複合化的奠基石,也是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的基礎。三星不僅加大對社會公益活動的投資,還創造了豐富多樣的社會貢獻文化。
1994年,三星成立以“三星家族”為中心的三星社會服務隊,為了給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鼓舞他們恢複鬥誌,專門建立了“木槿花電子”工廠。1995年,為了率先開展救助工作,成立3119救助團,這是韓國國內第一個民間救助團體。1996年三星宣布“綠色經營”。三星開展了許多這樣的活動,使社會公益活動成為三星經營的一環,進而發展為三星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1965年,三星成立三星文化財團,開展以育英教育為主的一係列活動,例如道德啟蒙運動,三星文稿發刊,建立湖岩美術館等。不僅如此,三星文化財團還積極收集保存韓國文化遺產,為創造豐富的社會精神文化不遺餘力。就這樣,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三星的社會福利事業經營開墾了貧瘠的文化土壤,它以1993年的三星新經營為契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變化。
1992年,三星文化財團開始接手《中央日報》、湖岩美術館,強化現代美術部門的建設,將事業擴展至文學、電影、國樂等領域。而且為應對全球文化競爭,還開展海外支援事業和海外文化交流,譜寫了世界經營的新篇章。1998年三星建立了Rodin美術館,2000年在漢城大學成立三星美術館並對其進行捐贈。同時還在湖岩美術館的庭院裏建造了傳統庭院“熙園”,向世人展示韓國傳統庭院的魅力。此外,還進行遺址發掘調查,傾注全力挖掘和保護被埋藏的文化遺產。
1994年10月,三星生命公益財團在漢城江南區逸院洞成立了三星醫療院。此外,繼1991年成立仁川幼兒園後,在全國22個主要城市都開設了幼兒園。1996年,三星進一步推進幼兒園運營和三星福利財團的一體化。經濟上的富足和人均壽命的延長導致老齡化社會問題的出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三星於1996年9月推進老年社區項目,為老齡群體建設綜合社區。
1989年三星福利基金會成立,開了保育事業的先河。1989年12月成立馬川幼兒園之後,在全國各地開設了數十所幼兒園。三星福利財團開發社會福利項目的同時,還讓社會福利工作者到外海研修,為低收入階層的孩子舉行免費的木偶劇巡演。不僅如此,1995年還從三星文化財團接手“孝行獎”項目,並運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