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數千年來,河南地域鍾靈毓秀,先後二十多個朝代建都於此,真可稱得上是人傑地靈。北宋,無疑是這些朝代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也許,在外交政策和軍事力量上,北宋是一個懦弱的王朝。但毋庸置疑的是,北宋的年間的文學產出,注定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的最高峰。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北宋仁宗,是曆史上一個有名的仁義皇帝。政治的開明,民風的淳樸,無形中形成了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仁宗時代是一個知識分子精神上特別寬鬆的時代,所以文學藝術事業都很發達。中國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這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又都活躍在仁宗時代。而且中國的幾大發明中,能把整個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羅盤,也都出現於仁宗時代。
但是再多的繁華也掩蓋不了封建王朝腐朽的本質,而仁宗又是一個多次謀求改革卻最終失敗的帝王,這也給他的一生增加了悲劇色彩。
故事就發生在慶曆新政的前夕。
慶曆二年的隆冬,寒風凜冽,吹得汴京城喘不過氣來。整個汴京城在這刺骨的寒風中苟延殘喘著,仿佛預示著這個王朝破敗的明天。天空中鬱積了幾日的烏雲,沉沉的壓在京城的亮麗光鮮上。
國都的街市大多因為這惡劣的天氣而早早地關門謝客,但這絲毫不影響士大夫,皇親貴胄吟風弄月的興致。府邸中的歌舞升平,與府外的人煙稀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一片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府邸內,唯獨一家中布滿了鬱結的愁雲。
視線拉近,隻看到門前兩個石獅威嚴的佇立著,仿佛昭示著這家主人的地位。石獅旁零星站著些披堅執銳的衛兵,從他們的身上散發出的堅韌使寒風都退避三舍,仿佛刀削的臉上刻畫著冷峻,使人不由得產生畏懼。他們上方的牌匾上,赫然寫著“北海郡王府”五個大字。在這一片昏暗中,熠熠閃光。
府內,各色各樣的傭人神色匆匆,不停地奔走著。急促的步伐掩蓋不了臉上的焦灼與畏懼,突然北邊的廂房中傳來一聲中氣十足的怒斥,“滾!沒用的東西,給我滾!”隻見一個郎中打扮的中年人從廂房中狼狽的竄出來,他扶了扶歪掉的的帽子,一邊嘟囔著,一邊飛快的跑向府門。
“李郎中,請留步。”王府的老管家氣喘籲籲地跑過來,“李郎中,這是您的診金。”李郎中停住腳步,訕訕地轉過頭,“老管家,真對不住了,小王爺的病,我無能為力。”
老管家歎了口氣,低聲道,“從個把月前開始,小王爺發病。王爺幾乎找遍了汴京的名醫,剛開始小王爺還有些好轉,就是前些日子。病情反複,眼看著到了現在這個樣子。小王爺打小就離開王府,這幾年才回來,沒過幾年好日子,這就要……”老管家說得哽咽了起來,趕忙用手拭淚,“王爺舐犢情深,有些失當的地方,希望李郎中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