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人的婚姻有哪些可圈可點之處,那便是忠誠、負責、守家、護家。然而,當現代婚姻麵臨一波又一波婚變時,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因素製約著我們,還有我們無法感知的“神秘之手”幹擾著你和我?
幾年前,婚姻家庭谘詢師這個職業剛誕生時,我也剛好接觸到這個領域。一次,在與某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聊天時,聊到了國內如火如荼的心理谘詢,她當時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說,婚姻家庭谘詢僅僅照搬國外的谘詢理論肯定會嗆水,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不一樣。即便在中國,還存在著南北文化的差異,她給我打了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偏好米飯,如果不能夠理解這點,是做不好谘詢的。
我聽了心裏一動,覺得有道理。在隨後多年的教學與谘詢實踐中,我接觸到大量的來訪者,切身體驗到傳統文化對中國人婚姻的“嚴重”侵蝕。如果不能將國外先進的婚姻家庭理論很好地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谘詢師就很難走進國人的內心世界,也無法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更不要說幫助來訪者。這也是十多年來,心理谘詢在中國一直難以大麵積推廣,難以得到大多數中國人認可的原因之一。
中國人一直引以為豪的五千年傳統文化,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婚姻的呢?
“麵子婚姻”是中國人最典型的婚姻特征之一。麵子,幾乎成了中國人最形象的比喻。社會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橫掃中國人的生活。如果張三買了市中心黃金地段的三室兩廳,李四開上了國際品牌轎車,王老五在五星級大酒店舉行了婚禮,那麼,你是不是也不甘示弱,想超過他們,至少不能太遜色,否則難以邁過“麵子”這道坎。在婚姻生活中也是如此,對許多人來說,幸福指數不是來自個人的心理感受,而是來自別人的評判和他人的比較。這種高度重視別人的看法和意見,看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分量和位置的心理定勢,也都離不開“麵子”的威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麵子”無形中損害了我們的婚姻,降低了中國人的幸福感。
可見,脆弱的“麵子”心理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我們恨它“橫行霸道”,害得我們變成了“房奴、車奴、婚奴”;我們又狂熱地“親吻”它,是它給我們帶來了體麵的生活和婚姻,讓我們享受著被人羨慕的快樂時光。
傳統文化在婚姻中的表現之一:無處不在的“麵子婚姻”。因為麵子而戀愛,因為麵子而婚嫁,因為麵子而忍受,因為麵子而癡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