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有機體。
因為真菌和藻長期緊密地聯合在一起,所以無論在形態、構造、生理和遺傳上都形成1個獨立的固定有機體。
地衣一直被誤認為是一類特殊而單一的綠色植物,其實不是,地衣是所有真菌和藻組合形成的特殊真菌的統稱。在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從兩極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荒漠,到處都有地衣生長。
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鮮空氣。
因此,在人口稠密的工業城市附近,見不到地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地衣的存在,來檢查城市的空氣質量。
地衣一般生長慢,但可以忍受長期幹旱,幹旱時休眠,雨後恢複生長,因此可以生長在峭壁、岩石、樹皮或沙漠地上。地衣耐寒,所以高山帶、凍土帶和兩極都有。
中國地衣資源相當豐富,人們食用和藥用地衣的曆史悠久。
據不完統計,中國可供食用的地衣有15種,如皮果衣、老龍皮、網肺衣、鬆石蕊、雀石蕊、石耳、樹花、綠樹發、長鬆蘿、風滾地衣、風滾平茶漬等。其中,石耳是特產中國和日國的著名食用地衣,可燉、炒、燒湯、涼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楚楚吩咐完小夥伴們後,就回頭和爸爸一起挖野菜。
她不是個能老老實實安安分分做事的人,挖了幾片地衣後,就開始轉頭四處看了起來。她眼睛非常尖,瞄了一眼就看見不遠處有隻東西爬來爬去。於是,就跑過去抓起來跟蔡鴻鳴邀功道:“爸爸,爸爸,你看,我抓到一隻蟲子。”
蔡鴻鳴埋頭挖地衣,一個沒注意,就讓楚楚跑了,等聽到她的話轉頭看,差點魂飛魄散。
小家夥手中抓的哪是什麼蟲子,分明是一條小蛇。幸好不是什麼毒蛇,要不然被咬到,後果不堪設想。
蔡鴻鳴連忙接過她手中的蛇,一把捏死,扔得遠遠的,然後教育女兒道:“楚楚,這不是蟲子,是蛇,會咬人的。這東西有的還有毒,被咬到會死翹翹,所以你看到這種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找爸爸媽媽,要是爸爸媽媽不在就找農場的叔叔阿姨,她們不在的話就趕緊跑,跑不過就找東西打死它,知不知道。”
“噢。”
楚楚點點頭,不過小屁孩哪知道什麼,估計轉身就忘了。
有了這事,蔡鴻鳴再也不敢輕易讓女兒離開自己視線。
挖完地衣後,繼續往前走,蔡鴻鳴發現這邊生長的植物很多。有沙米、沙竹、沙蒿、沙鞭、芨芨草、豬毛菜、琉璃草和貓頭刺等等東西。這裏所謂的沙竹並不是真的竹子,而是一種草。
沙米也不是我們吃的稻米,而是一種草本植物,不過沙米的種子可以當米吃,隻是比較小。
這東西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有記載:“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爾多斯所產尤多。枝葉叢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為粥,滑膩可食;成為末,可充餅茶湯之需。”
元成廷珪有詩《送潘仲明之泰興》雲:“年豐沙米賤,江近網魚鮮。”
而明胡侍的《真珠船·東牆》亦有記載:“甘、涼、銀、夏之野,沙中生草子,細如罌粟,堪作飯,俗名登粟,一名沙米。
在甘省民勤有一道小吃叫沙米轉刀麵,其肉米香味之美,可以說是麵食中的極品。
沙米除了種子可以食用,它初春生長的嫩芽還可以做菜。其它如沙蒿、沙鞭、芨芨草、琉璃草等東西都不能吃。隻有豬毛菜和貓頭刺的嫩芽可以吃一些。
一邊走,蔡鴻鳴一邊跟楚楚說各種植物的名字,能吃的就順便采摘一些。
除了他,家裏的動物也各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