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是我2013年在東方衛視做的一檔叫《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的節目文字未刪減版。因為電視播出的時長限製,也因為大眾平台的尺度製約,播出版剪掉了很多。加上形象不夠悅目、北京口音濃重,錯過了不少觀眾。故此將文字結集出版,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知與識、藝與術、成長與思考。
既然叫“曆史上的今天”,自然就按“天”索驥,把每天發生過的事件挑挑揀揀,揀出我感興趣的一兩件聊聊。由於我半生不務正業,主要是不知哪種營生堪當正業,就讀了若幹閑書,跑了許多地方,頗結識了些僧俗怪人,目擊了二十年怪現狀。也就攢下些心得想法,閑時在飯桌酒局販售,落下個不埋單的口實。一來二去,就跑到天橋撂地說書,真幹起了這門營生。
說是曆史,又與人家專門考據分析歸納立論的“高大上”曆史學問不同,無門無類,凡舉政治、軍事、科技、文藝、體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雜七雜八,信馬由韁,點到即止。需要讀上個大半冊,才能看出些觀點主義之類。為免讀者勞神,幹脆在這裏開宗明義,把我的不成熟小曆史觀呈上,以便隨時檢驗。
我覺得整個人類曆史的展開,就是科學和藝術以平行線的方式交替解釋人與自然,交替給我們提供美感,從不同時共襄盛舉。你離遠些看到整個曆史,當文藝昌明的時候,藝術飛速發展的時候,通常都是科學很落後的時候,或者科學停滯不前的時候。最開始出現的圖騰、最開始出現的神話、原始的宗教,其實都是藝術的能指。太陽是阿波羅,月亮是嫦娥,東西方最開始都在用藝術解釋世界。緊接著科學發展起來,開始急速地追趕,把世界大部分的現象,都賦予科學解釋,地球是圓的,季風有規律,月亮是衛星。這個時候藝術就會很長時間停滯不前。文藝複興的時代,藝術滌蕩天下,再到工業革命的時候,藝術又相當程度地退居幕後。當科學迅速發展撞到南牆,比如到了一戰,發現科學這麼發達,可以這麼高效率、短時間、大規模地殺人如草芥,上千萬人就這樣零落成泥碾作塵,科學驚呆在那裏,科學自己不能解釋這是為什麼。所以一戰以後,又進入一個藝術大發展時代,就是我在後麵經常講的,巴黎流放歸來的人們,出現了大批大師,出現了海明威、聶魯達、菲茨拉德,出現了畢加索,哲學方麵,薩特、福柯接踵而來,開始解釋我們人類出現了什麼問題。
然後科學再發展,藝術再解釋,每當科學飛速發展的時候,人們的精神會停滯,因為科學發展的時候,對生活是有很大改善的,每當生活改善的時候,知識分子就覺得很孤單。比如今天的時代,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知識分子都覺得很孤單、很迷茫,包括英美的大知識分子,這兩年都開始嚴重向左轉,寫了大量有關馬克思主義、有關左派的書,因為他們也找不到出路。我覺得這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因為現在是科學最大發展時期,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新科技,以最快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這時候藝術通常會靠邊站,等科學飛速地再一次撞到南牆。等科學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又一輪高科技束縛出現的時候,科學又會發現自己無能為力,藝術又會超越科學,再去解釋人類的新問題。那個時候才會出現嶄新的文學、哲學,嶄新的電影,嶄新的繪畫流派和音樂。我很期待那一天,最好在我有生之年,我猜一定在我有生之年,因為現在發展速度比以前快了百倍,兩者的交替頻率也應該比以前快很多。有意思的就是它們從來不同時綻放,而是交替,但是它們每一次交替都帶給你很多美感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