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周恩來同誌親自找項英談話,黨中央也命令成立一個新四軍軍事委員會,由葉挺來做一把手,項英同誌做二把手,但是這個軍事委員會一直沒有真正成立,還是黨委在領導。直到皖南事變的最後兩天,大家在曆史課本上也都看到了,以項英同誌為首的幾個重要領導層在革命戰鬥的最關鍵時刻脫隊了,離開了部隊。新四軍由於沒有指揮,最後大家就聽了葉挺軍長的,但葉挺在那個時候已經無力回天。那個時候整個戰局的各方麵,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所以葉挺同誌真正指揮新四軍最後兩天,隻做了一個決定,就我自己去,跟國民黨談判,來挽救新四軍的這點血脈,葉挺同誌等於是舍身前往敵營。
我覺得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就是他真正能指揮新四軍的時候他做的決定,不是大家拚死了算了,或者是咱們就投降吧,或者什麼都不做。他的決定是舍身赴敵營,然後以自己在整個國民革命軍中的威望來談判。當然最後談判沒能成功,他自己也被扣留了,但是這顯示了一個革命軍人在關鍵時刻的高風亮節。
因為他被扣留,新四軍重新再改組,重新成立新軍部的時候,陳毅同誌擔任了新四軍軍長。曆史就是這樣的各種風雲際會,如果沒有葉挺同誌被扣留,葉挺同誌則一直是軍長。陳毅同誌到了1955年評銜的時候,就沒有軍長這個資曆了。實際上陳毅同誌評元帥不太符合規定。因為1955年評元帥、評大將的時候,頭一條規定就是當時已經離開軍隊、不再擔任軍職的不參加評選,如周恩來、鄧小平,包括新四軍的那些師長,李先念、鄧子恢等都當了副總理級的幹部,所以都沒有參選。陳毅當時已經離開軍隊做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實際上是不能評選的,但是就是因為他新四軍軍長的重要資曆,在元帥中間總要有一位來代表南方三年遊擊戰、新四軍,代表三野。劉少奇當時提議是由粟裕大將代表新四軍跟三野,粟裕大將也是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爭,也做過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所以由他代表這三方麵評元帥。但是周總理,肯定也有毛主席的意思在裏麵,最後堅持說代表這三個方麵的還是讓陳毅元帥來,所以陳毅算是在元帥跟大將裏唯一不符合評選資格的,因為他已經離開了軍隊。1972年陳毅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慘遭迫害,最後含冤去世。
當然了,如果葉挺同誌還活著,代表了新四軍包括未來的野戰軍來評選元帥,也輪不到陳毅元帥,也輪不到粟裕大將,必定是由葉挺來做元帥,我們的十大元帥中間就會出現兩位葉帥。可是曆史是沒法假設的,曆史就是這樣一件一件事地發生了,人們就一個一個登上舞台然後又離去。所以今天講講關於新四軍的這段曆史,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搜有關的各方麵資料。
美國實行夏時製
下麵講一個有點意思的事情,就是1984年的1 月6日,美國重新實行了夏時製一直到今天。以至於我在美國的那些年,經常搞亂,某一天就突然變成夏時製了,現在好了,現在高科技使你的手機自動變成夏時製,不像以前不弄表就上班遲到。
夏時製大家都明白是為什麼,就為了節省點能源吧。因為夏天的時候日照長,把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大家就早點起床唄。因為天亮得早,早點起床早點睡覺,省得點燈了,其實在歐洲很早就已經開始實行了。我想要說的是美國,它不是節約的國家,美國是一個消費至上的國家,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大家盡量多消費、多花錢。生產的東西都過剩,然後大家就猛消費,以這個來維持龐大的經濟運轉。作為這麼一個國家,美國實行夏時製遠遠晚於歐洲。
為什麼1974年1月6日實行,這有點意思。因為在那之前美國能源充沛極了。美國本來自己就是一個資源大國,美國的得克薩斯產石油,品質之高恨不能噴出來就能加車裏開走了,而且成本也不高,加上那個時候中東的石油價格非常非常低廉,1973年前才3美元一桶。美國消費起來,是完全不用考慮節約的,到現在也是。歐洲人來美國的,通常首先批評美國的就是你們怎麼開這大車,因為美國人都開特大的車,三點幾排量在美國不算大車,然而歐洲都開特小的小車,標榜環保啊等等。美國隻有矽穀的一幫所謂知識精英才標榜自己環保,坐經濟艙,開豐田小車。但是你看美國大部分地方,大家都開很大的車,黑人開更大的車,華人哪怕當一個飯館刷盤子的,出來也開特大一奔馳,然後被歐洲人批評。美國人去歐洲也批評他們啊,說你們這教堂,怎麼蓋這麼大啊?說你們雖然開小車,其實你們已經把人民剝削完了,都蓋這麼大教堂,美國教堂特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