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晴雯的法,那片竹林就位於蜂腰橋附近,距離怡紅院不是很遠——若是穿林而過,走蜂腰橋到大門,比走沁芳橋要快上不少。
而經晴雯這一,孫紹宗也記起中午繞道時,的確曾經過一片竹林。
當下孫紹宗先就鬆了一口氣,蓋因賈迎春下榻的綴錦樓,與怡紅院幾乎隔著整個沁芳池,無論賊人是想翻牆逃走,還是要覓地躲藏,都不太可能會驚擾到綴錦樓那邊兒。
因此他便和賈璉商量,眼下這黑燈瞎火的,在大觀園裏搜拿賊人多有不便,不如先將這些家丁打散了,分別派去諸女眷的院落——也不用急著把女眷們接出來,各自緊守門戶,免得賊人趁亂傷人就成。
至於他本人,自然是先去怡紅院瞧個究竟,若是寶玉無事,再逐個將園子裏的女眷聚集起來,一同接到前院避難。
“前院這裏也要留人把守,否則被那幾個賊人鑽了空子,驚擾到老太太和伯母等人,那咱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茲事體大,旁人怕是難當此任,怕是隻能勞煩二哥在此坐鎮了。”
這自然是瞧出賈璉膽怯,不敢進院子冒險,故意給了他個台階下。
而賈璉瞧孫紹宗安排的頭頭是道,又不需要自己以身犯險,早把頭點的雞啄米一般,哪還會有什麼不同意見?
於是孫紹宗做主,留下賈璉率領一半人馬,把守通向前院的正門和角門,其餘的家丁六七人為一隊,分別指派了任務,去護衛園子裏的女眷。
孫紹宗向留守的家丁討了哨棒和火把,也領了一隊人馬,準備經那片竹林去往怡紅院——雖賊人不太可能還留在原地,但順便探查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再眼下也不曉得,有沒有人被那些賊人的傷到,萬一有傷患被遺棄在竹林附近,也好順路施以援手。
“孫大人!”
眼見孫紹宗就要帶隊出發,晴雯忙湊上來要求道:“奴婢對這園子很是熟悉,願意為大人帶路!”
孫紹宗掃了她一眼,回頭衝賈璉一拱手:“二哥,勞煩你把這丫頭綁了,送回我那裏!”
著,頭也不回的帶隊進了園子。
眾人熙熙攘攘,先順著柳堤到了那沁芳橋前,大部分人馬過橋去尋各自的目標,孫紹宗則是大人沿溪而下,自那蜂腰橋到了對岸。
在對岸行出百十步遠,就見一片不大不的竹林攔住了去路。
孫紹宗回頭見身後六人,皆有些畏縮之色,便道:“無須害怕,待會兒本官在前麵探路,你們幾個在後麵扇麵排開,各自呼喊自己的名姓,若有一人斷了音訊,我自會立刻過去救援,斷不會讓你們遇到危險。”
那幾個家丁雖仍是心下惴惴,但見孫紹宗身先士卒,自不好退縮不前,於是紛紛表示要追隨孫大人殺賊護主。
於是孫紹宗居中打頭,進了那密林之中,剛往前邁了幾步,就聽後麵‘鄧貴大’、‘趙鐵蛋’、‘王阿毛’的亂叫,個個都怕自己的聲音被別人蓋過去,喊得那叫一個聲嘶力竭。
不過這也正是孫紹宗要的效果,畢竟他也隻是力大無窮,又不是刀槍不入,真要是有賊人在暗中偷襲,保不準兒就中招了。
而有了這些呼喊,賊人自會聞風而逃,甭管他能不能發現蹤跡,追上去拿賊,至少自身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就這般風平浪靜的到了竹林中央,孫紹宗忽覺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是一片空地之中,用竹子搭了個的亭兒,瞧著倒是頗有些情趣。
不過這四麵透風的亭子,壓根也藏不得人,因此孫紹宗並沒太在意,將手中的火把放低了些,便準備從亭子中間穿過去。
誰知剛進到亭中,就踩到了幾塊碎石子,孫紹宗立刻停退了半步,狐疑的向腳下看去。
蓋因這涼亭上半部雖是竹子搭建,下麵卻是石頭砌的平台,比地麵足足高出三寸有餘,即便平日無人打掃,最多也就是沾染些塵土,哪會有這許多碎石子在裏麵?
卻孫紹宗低頭看去,就見那青石板上,非但羅列著幾塊碎石子,還有些濕潤的泥土,不規則的在地上撒了個圓圈。
這是……
孫紹宗舉著火把又四下裏掃量了一下,發現除了自己腳下,其它地方都平整的很,未曾見到什麼石子泥土。
“孫大人,您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這時就聽後麵有人怯生生的探問著,孫紹宗回頭見是兩個舉著火把的家丁,也已經搜索到了這片空地,便隨口敷衍道:“沒什麼,不過是那些賊人留下的一些腳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