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獻策(1 / 2)

‘蠻’字何解?

自然是拿來吊胃口的噱頭!

孫紹宗是屢立大功的官場新貴,論官階勉強也能夠的上出鎮一方了。

可他畢竟是二十出頭的年紀,難免給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印象,若不做些驚人之語,哪有機會攬過這平叛的差事?

不過既然拿來做噱頭,這個‘蠻’字同他平叛的方針,總還是有些關聯。

卻聽孫紹宗躬身道:“此字可解作‘皮膚之勇’,亦能解作‘以夷製夷’。”

開頭故弄玄虛賣個關子也便罷了,後麵他可不敢考量廣德帝的耐性,先用這‘蠻’字起了話頭,便滔滔不絕的道:“臣聞那五溪蠻族久居山林,常與禽獸為伍,其民多畏威而不懷德。”

“今五溪蠻族驟然興亂,一鼓而下州縣,驕嬌二氣正盛,難免會覷朝廷的威儀,若此時一味懷柔,恐蠻人會苛索無度,更有降而複叛的風險。”

“而興堂堂之兵前往平叛,賊人自知難以抵擋,必然會遁入深山藏匿,屆時朝廷大軍恐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空耗國帑錢糧不,更恐被外賊趁虛而入。”

“為今之計,若能遣一熟悉賊情的才智之士,將五溪蠻族分而治之,自是上上之選。”

“可臣一來不悉賊情地理,二來也沒有縱橫捭闔的心智,思來想去,隻有這一身匹夫之勇還算派的上用場。”

“臣聽五溪蠻族散居山中各地,來往道路艱澀難行,如果派大軍進山掃蕩,難免處處掣肘;但正因如此,若臣率少數精銳發動突襲,賊人怕也難以互相援救。”

其實以股精銳,進山發動偷襲的方法,也不是沒人提出來。

隻是根據情報顯示,那五溪蠻族極是彪悍,又精於山地搏殺,再加上有寨堡為依靠,以股精銳偷襲,很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就算一開始趁著賊人沒有防備,能打個措手不及,等到風聲傳開之後,恐怕也就難以得手了。

所以這法子還沒呈送到廣德帝麵前,就被內閣先給否了。

不過……

打量著孫紹宗那雄壯的身軀,再想想他幾次以寡敵眾的彪悍戰績,廣德帝又覺得這法子,若是由他親自率領一支精兵,沒準兒還真能行得通。

似孫紹宗這等不世出的猛將,於萬軍對壘之際,雖然未必能左右勝局,可對付那些數百人的部落,卻稱得上是一柄大凶器。

不別的。

單他那幾乎能匹敵投石車的蠻力,區區蠻族山寨的大門,還不就跟紙糊的一樣?

隻聽孫紹宗繼續道:“若突襲之策可行,那些實力不濟的部落必會人人自危,為求自保之下,要麼被迫投效官府,要麼拋家舍業去依附於強大的部落。”

“屆時臣會想辦法拉攏些蠻人奸細,再選方便下手的大部落,馭使投效的蠻人為鷹犬,裏應外合的打下幾個。”

“也無須真個攻占蠻人的部落,隻需闖進去燒殺搶掠一番,蠻人之間必然會互相猜疑——那些部落無處依存,就隻能選擇投效朝廷為王前驅了。”

“到時候,自然便形成了‘以夷製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