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六百字,距離目標差了九百……】
玄武門前,李順誠下了馬車,換上二人抬的肩輿,抄著手、縮著肩,卻是滿口的催促。
眼見過了頭道宮門,斜下裏忽然閃出個胖太監來,短腿兒緊倒騰著跟上了肩輿,一邊把個手爐往李順誠懷裏送,一邊拿腔拿調的嗬斥著抬肩輿的太監:
“你們兩個狗才!這般的風雪,怎也不知道先給幹爹披上蓑衣?!”
幾個有職司的大太監,雖也得了在內廷乘坐肩輿的特許,可同皇帝、嬪妃們不同,這肩輿卻是不允許有傘蓋遮頭的。
平時也還罷了,這風雪交加的時候,坐在上麵若沒件禦寒的蓑衣,委實和受刑差不多。
那兩個太監聽他嗬斥,並不敢分辨什麼,倒是李順誠擺了擺手:“不關他們的事兒,是我有要緊事急著稟告萬歲爺。”
著,又壓低嗓音悄悄問道:“萬歲爺可是在景仁宮?”
太監們打聽皇帝的行止,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偏又礙於規矩,不敢大張旗鼓的問,隻能這般掩耳盜鈴猥瑣行事。
“在呢。”
胖太監跟了這幾步,就有些氣喘籲籲,卻又不敢落後半步,隻得將快步改為了跑,一邊將那積雪踩的吱吱嘎嘎,一邊強自堆笑道:“今兒散了朝,萬歲爺就去了景仁宮禦書房,眼下應該正在召見戶部尚書王大人。”
召見王琰?
估計又是為了入閣的事兒。
這時候進去打攪,貌似有些不合時宜。
可方才從孫紹宗哪裏聽到的消息,不及時稟報也是不成的。
李順誠略一遲疑,便歎了口氣道:“瞧你這一身肥膘!罷了,你們兩個走慢些,讓大師兄緩一緩。”
兩個太監的腳步頓時放緩了下來。
那胖太監直感動的涕淚橫流,搶出幾步轉身跪倒在路旁,連聲高呼道:“多謝幹爹體恤兒子,多謝幹爹體恤兒子!”
等肩輿從身邊過去,他又忙從地上爬了起來,斜肩諂媚的跟了上去,等待著李順誠的進一步吩咐。
但李順誠此時卻那還顧得上理會他?
將手爐揣進懷裏,兩下一攏袍子,那思緒就飛回了茶樓裏。
當初接到孫紹宗的邀約,李順誠還當這位剛受了彈劾的少卿大人,是有什麼事情要拜托自己幫忙呢。
所以故意拿喬著,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兩刻鍾。
可到了那茶樓才知道,孫紹宗竟是有軍國大事,要托他上奏皇帝。
這事兒若真實錘了,不得孫紹宗又要記一大功,那自己之前的輕慢,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好在那孫紹宗並沒有計較的意思,反而遞上了現成的橄欖枝。
話……
自己當初猜的果然沒錯,那夏家娘子果然同孫紹宗有瓜葛。
若非如此,孫紹宗也不會上趕著,要為自己與那夏家娘子保媒了。
這等甩鍋的行為,要擱在別人身上,那八成連朋友都沒得做。
但對於李順誠而言,卻是雙方關係更進一步的象征——左右他也沒那功能,原裝還是開過封的,也沒多大區別。
雖他真正瞧上的,其實是榮國府的妙玉尼姑,可現如今這局麵,再惦記榮國府的人,那就是活的不耐煩了。
退而求其次,娶個夏家娘子,捎帶拿捏住孫紹宗的短處,倒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其實要擱在以往,李順誠未必就心甘情願做個接盤俠。
可現如今因為皇統之爭,導致帝後不睦,宮中的形勢實在是複雜的緊,李順誠這樣剛剛上位,根基不牢的,心裏難免夠不著底兒。
於是自然也就希圖著能借借外力,順帶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如果能買一贈一就更好了。
那樣自己真要有個馬高鐙短的,看在父子骨肉的份上,孫紹宗總不好袖手旁觀。
“前麵可是李公公?”
正琢磨著,該怎麼婉轉的提醒孫紹宗,別忘了買一送一,附贈個的過來,忽聽前麵有人嬌聲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