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義士的文學歸宿(2 / 3)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對愛情生活的主動追求。這些奇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即使放到現代的武俠小說中依舊存在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主題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學在思想意義上扮演著“雅文學”的角色。

自宋以後,文言武俠逐漸衰落下來。白話公案、俠義小說則成了中下層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式樣。

明代的《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被譽為武俠小說的萌芽,這部書裏最具有武俠特征的人物是武鬆和魯智深,其身上都有先秦俠風,而鼓上蚤時遷又是第一個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對後世武俠起到很大的啟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現的《三俠五義》,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長篇武俠小說,對中國後世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類武俠題材文學作品的高潮。《三俠五義》有關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裏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麵具等)以及機關埋伏(如八卦連環堡)種種名目之演述,均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有決定性之影響。

此後武俠公案、短打評書盛極一時,例如《五女七貞》、《永慶升平》、《小五義》,民國《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紛紛問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識分子投身武俠小說創作,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廬的《臥虎藏龍》,還珠樓主的《蜀山奇俠傳》,一直到港台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古龍的《楚留香傳奇》、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等武俠小說都在它的影響之下。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曆史知識,深厚的閱曆,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雕英雄傳》中的許多曆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均有曆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曆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金庸的曆史武俠小說,真正地讓我們體會到了曆史人物如何置身在曆史的洪流中,彰顯義士的本色。

而最後,我把金庸小說中的人物與曆史中的真實人物相對照,讓大家可以全麵地了解武俠人物與活生生的曆史人物之間的差別!

蕭峰(1030-1065),遼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後,曆文班太保,同知樞密院事。重熙十七年(1048年),從耶律仁先伐阻卜部,破之。十八年,討敵烈部,為敵烈部節度使。二十年(1055年),同知南院宣徽使事,遷北麵林牙。清寧九年,密奏耶律重元父子有陰謀。及重元叛,同耶律仁先起兵平叛,追耶律重元至北漠,逼重元自殺。以功封南院大王。鹹雍元年,病死。遼道宗諡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

楊過(1236-1267),南宋末將領。字改之,北宋名將楊延昭(楊六郎) 六世孫。寶佑二年(1254年),年十八,從王堅在合州(今四川合川)築釣魚城,以禦蒙古,城築就,升都統製。善騎射,軍中號“飛將軍”。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軍圍合州,他與王堅並力堅守,使蒙古攻九月之久而不能下。七月,射殺蒙古大汗蒙哥,大敗蒙軍,以功調任向陽城守備使。鹹淳三年(1267年),蒙古軍圍襄樊,戰死。

郭靖(?-1269),南宋末士兵。為宋京湖安撫製置使呂文德龍衛兵小卒,鹹淳五年(1269年),蒙古軍圍襄陽城三年餘,一日,呂文德讀丘睿《感事詩》有“郭靖楊過張無忌”語,見其名列楊過之前,於是被召用。郭靖勾結茅山道士黃藥師(桃花島),偽稱能施六丁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人,可生擒忽必烈而退蒙古兵。呂文德深信不疑,授以官職,賜金巨萬。 郭靖募城中市井無賴為六丁六甲之兵。又曰:“擇日出兵三百,直襲蒙古大都(今北京)。”及開城門作戰,與黃藥師坐城樓作法。蒙古軍蜂擁入城不守。呂文德大歎:“誤國家者,你也;誤國家者,我也。”將郭靖和黃藥師斬首,爾後,呂亦自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