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2)

薩馬拉戰事正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國的外交戰線也打了一場大勝仗:在曆經一年多的辯論、扯皮、討價還價以後,波斯終於與我國簽訂了對三盟國實行貿易禁運的協議。當然,我國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貿易禁運期間要每年付給波斯三十億元的貿易補貼,還要向波斯提供他們缺乏的橡膠和鋁作為交換條件。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值得的,因為這麼一來,希臘的生命線就被砍斷了。

現代戰爭就是打經濟拚物資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而鋁、鋼鐵、橡膠和石油是打現代戰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戰略物資。三盟國原先在東大陸幅員遼闊,廣大的領土上有著大量的資源。巴比倫沙漠的石油、格力斯山脈的鐵礦石、納斯卡山地的鋁土礦和巴比倫南部的橡膠,都非常有名。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巴比倫現在已經接近滅亡了,我們占領了巴比倫在巴比倫沙漠的幾個大油田,這樣三盟國隻剩下美國在北方皮羅斯凍原上有一處油田可以供應油料,但是這個油田產量不大,隻夠滿足美國自身的需要,根本無力向希臘提供作戰需要的大量石油。希臘迫於無奈,隻得向波斯和羅馬購買。波斯的西班牙平原上有幾處油田,羅馬的西丹島有一塊儲量豐富的優質油田。迫於我國的壓力,羅馬早就已經簽訂了不向希臘出售石油貿易禁運協議。於是希臘的供貨商隻剩下波斯一家,波斯國內經濟情況近年來並不太好,乘著這個機會抬高油價,大撈一筆,也好扶持下連年不振的經濟。希臘人為了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麵對高額的石油帳單,也隻得咬咬牙忍了。這幾年來波斯在石油生意上賺得盆滿缽滿,笑得合不攏嘴,而希臘則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血液”,支持著他們的軍事力量繼續和我國的遠征軍對抗。

我國軍方早就想截斷希臘的波斯油路,甚至有過突襲波斯油田,破壞其生產的計劃(這個計劃是以空降特種兵的方式進行的,我作為當時特種作戰部隊的總指揮官,曾經對這一計劃進行過多次修正),但是終於還是顧及國際影響沒有實行。但是石油問題對於軍方而言始終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軍委壓國務院,國務院壓外交部,要求從外交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外交部在一年裏和波斯方麵進行了一百多次磋商、會晤、談判,終於在1882年5月16日,在我方做出重大讓步的情況下,與波斯政府簽訂了這個貿易禁運協議。協議從即日起執行,也就是說,從1882年5月17日開始,波斯不會再賣一滴油給希臘。而希臘本身的石油儲備大約僅僅夠維持三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到8月中旬,希臘就沒有石油了。希臘軍隊強悍的“斯巴達—I”型坦克沒有油料來開動,也不過是廢鐵一堆,可以預期,到那時就是我軍大行其道的時候了。

但在1882年5月的薩馬拉,我們對此還是一無所知。5月22日,第12近衛主戰坦克師在空軍的掩護下,攻占了薩馬拉市政廳;第二天下午,第15主戰坦克師的一個小分隊在一次奇襲中無意間攻入了巴比倫第9機械化步兵師師指揮部,在混戰中“烏龜”的師長拉托德?米力克亞德將軍身受重傷,當晚死於流血過多引起的並發症。拉托德一死,“烏龜”就成了“死烏龜”,雖然還有一些部隊在繼續抵抗我軍,但是大部分都潰散了,許多士兵扔掉武器換上便服化裝成平民,更多人放下武器,走出掩體向我軍投降。5月24日淩晨二時許,第15主戰坦克師的一個連率先攻入薩馬拉碼頭區,與擔任外圍防禦的巴比倫海軍陸戰隊發生激烈交火。當時的巴比倫海軍陸戰隊早已兵無戰心,隻是由於上司的彈壓而繼續奮力抵抗。到早上7點多,“巴比倫方舟船隊”大部分船隻都已解纜離開港口,這些陸戰隊也已經打得精疲力竭,而我方其他部隊的後援則源源到來,第一個就是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一個團,於是在雙方陸戰隊之間的第一次戰鬥就此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