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祖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合各個“會道門”,興建“日中友好易學交流院”,這是祖爺的第二步棋,他要掏空各“會道門”的養命錢!

各“會道門”一聽就火了,每月給日本人進貢就算了,現在又要興建什麼學院,於是紛紛致函日本軍部反對,但此建議卻得到了日本軍方和特務機構的大力支持!

最終這個學院選在舟山群島的一塊20平方公裏的濕地上興建。這是祖爺和裴景龍一同推薦的風水寶地。

那塊濕地,風景優美,一望無垠的表麵被厚厚的草甸覆蓋,中間四條小河穿過,綿延蜿蜒,水脈交合處,形成塊塊灘塗,成群的水禽、野鳥飛來飛去。平日裏這塊濕地80%的地方都裸露在外,一旦漲潮,可縮減到60%。

日本人支持祖爺的決定,其實心裏有自己的算盤,這個“日中友好易學交流院”表麵上是日中友好的學術交流場所,實際就是日本操縱中國“會道門”的核心特務機構。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陸續占領東三省,隨即又將魔爪伸向具有華東門戶之稱的舟山群島。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更是派出大量軍艦在舟山群島周圍進行登陸和軍事演習。淞滬一戰,日本人立足上海,更將其作為重要的侵華基地。

將操縱中國“會道門”的核心機構設在舟山,也是日本人深思熟慮的結果,在此設立特務機構,縱可串聯東北、山東、安徽、福建,橫可直抵河南、兩湖、山西,退可繞道海上,直返日本大本營,整個中國的“會道門”命脈都係於日本人一手!為了實現全麵侵華,日本人真是做足了功課!

隨即,日本人召集勞力,“日中友好易學交流院”在舟山群島破土動工。

時光飛逝,寒暑易節,秋去冬來。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召開,大會上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國民黨元老汪精衛在會場遇刺。行刺者是晨光通訊社的記者、愛國誌士孫鳳鳴,汪精衛連中三槍,其中第六與第七胸骨間的第二槍是致命傷,雖沒有當場斃命,但已岌岌可危,後經搶救生還,1944年還是槍傷複發,死於日本名古屋。

這次暗殺活動的策劃人就是王亞樵。本來這次行刺的首要目標是蔣介石,誰料活動當天蔣介石見會場內秩序太過混亂,遲遲不願下樓,結果孫鳳鳴就將槍口對準了汪精衛。

消息見諸報端,轟動全國。祖爺登時出了一身冷汗,不禁想起不久前王亞樵的親筆信,“……兄自不量力,欲再行大事於南京,斬三奸之首誓雪國恥,彰公義之身昭然於華夏!”這位九爺真是膽子夠大,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但此事一出,九爺處境必然更加危險,國民黨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把九爺做掉,想到這裏祖爺渾身冒冷汗。九爺一旦不測,江湖中再也沒有人為自己撐腰了。

其實,祖爺自從加入日本宮教組織之後,就幾乎不跟王亞樵聯係了,偶爾通過曾敬武發出消息也是極為謹慎,他怕日本人順藤摸瓜,報王亞樵刺殺白川義則之仇。但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試探,發現日本人似乎並不急於動手,直到汪精衛被刺殺之事發生後,西田美子才道出真相:王亞樵的行蹤我們早已查到,但直接動手行刺王亞樵,不如等他殺了蔣介石,國民黨必然瘋狂反撲,我們隻管坐山觀虎鬥,關鍵時候補上一槍即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祖爺不會不懂吧?誰料蔣介石命大,竟躲過了一劫。”西田美子說,“好戲就要開始了,祖爺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

隨即,11月24日,在日本人的操縱下,華北大漢奸殷汝耕發動“冀東事變”,在通縣發表脫離南京國民政府的宣言;25日,又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布冀東十二個縣脫離國民政府管製。

冀東十二縣獨立的過程中,北平的“天聖道”分舵的造勢功不可沒,他們一直宣揚“乾坤有大難,末世已當頭,福從東方來,滿心救眾生”的口號,慢慢滲透“中日友好”的理念,又靠日本宮教所提供的紮飛技術,裝神弄鬼,哄騙老百姓,十二縣獨立後,老百姓還真以為好日子到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