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紅樓探秘(3)(1 / 2)

9.北靜王為何來祭秦可卿而未見出祭賈敬?

秦可卿死後,喪事辦得如此隆重鋪張,固然可以從賈珍與之的特殊情感關係上加以解釋;但你自家辦得如此隆重鋪張,別人家卻並不一定也隨之相應看重;就賈府而言,老祖宗一輩尚在,秦可卿不過是個重孫媳婦,賈蓉臨時抱佛腳地捐了個身份,也不過是“防護內廷紫禁道禦前侍衛龍禁尉”而已,然而來送殯路祭的,卻一個比一個有身份,一個比一個規格高,連“現今北靜王水溶”,也“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

或者可以這樣解釋:北靜王與賈府關係非同一般,世交之誼,禮當如此。

但奇怪的是寧國府的最高家長賈敬服食金丹賓天時,連天子都親自過問了此事,那喪事卻遠比不了其孫媳秦可卿排場,當時賈府並未勢敗,因元春的蔭庇,正更興隆,不知為何卻大有草草了結之態,盡管出殯那天也還“喪儀焜耀賓客如雲,自鐵檻寺至寧府,夾路看的何止數萬人”,卻不見有北靜王水溶的一隙身影。世交之誼,為何施之於一個重孫媳婦如此之濃,施之於一個長房家長卻如此之淡?

這也是一個謎。

10.秦可卿的棺材又泄露了一絲消息

秦可卿死後,賈珍“恣意奢華”,“看板時,幾副杉木板皆不中用”,結果是薛蟠送來了一副板,“叫作什麼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原係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那檣木板“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璫如金玉”,薛蟠稱“拿一千兩銀子來,隻怕也沒處買去”。當時賈政勸了一下:“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殮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賈珍不聽。

過去讀這一細節,隻覺得作者在揭示賈珍對秦可卿的特殊情感,同時暴露豪門貴族的奢靡,卻忽略了也許還有另一層深意:賈政說“此物恐非常人所享者”,而偏偏表麵上出身於養生堂、小官員的血統不明、門第寒微的秦可卿,卻公然享用了——這暗示著,秦可卿的出身,她渾身中流動過的血液,恰與未壞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那般尊貴,她躺進那檣木棺材之中,是適得其所!

11.曹雪芹寫成又刪去的四、五葉中究竟有何秘密?

眾所周知,曹雪芹原來所寫的第十三回,回目中標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字樣,大概詳寫了她與賈珍在天香樓上亂倫的情形,而這一偷情偏偏被丫環瑞珠和寶珠撞見(後來瑞珠觸柱而亡,寶珠甘以秦可卿“義女”身份自行未嫁女之禮,“引喪駕靈,十分哀苦”,並到鐵檻寺守靈後“執意不肯回家”,決心永緘其口,隻求免死,這些現在書中都仍加保留),所以導致了“畫梁春盡落香塵”的悲劇結局。但與曹雪芹關係極為密切的脂硯齋幹預了曹雪芹的創作,他後來在批語中說:“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嫡(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刪了多少呢?他又在一處眉批中說:“此回隻十葉,因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卻四、五葉也。”按最保守的估計,怎麼也刪去了兩千多字。以曹雪芹的敘述文體,兩千字中往往密聚著極大的信息量。以往一般讀者總估計所刪去的文字中大概主要是些較為色情的描寫,更有“紅學”家考據出其間有“更衣”、“遺簪”等細節,但我以為還有至關緊要的東西,即秦可卿真實出身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