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武大郎夜遊清河縣(2 / 3)

“這條河,有什麼好風水。”另一個人說道。

“你想呀!風水裏講,東邊是青龍,西邊是白虎,南麵是朱雀,背麵是玄武。你想青龍生活在那裏就要好呀!”客商道。

“當然是水裏。”另一個人說道。

“那就是了嘛!衙門東麵是青龍,青龍又得水,不是好風水。”客商道。

“是好風水,是好風水。那還有沒有了呢?”另一個人說道。

“你再看!衙門的後麵是什麼?”客商道。

“好像是幾座小山,山上還有亭台樓閣呢!”另一個人說道,又突然想道:“山上有亭台樓閣還會好嗎,把衙門裏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人說道。

“那你先別問這個,你再看衙門口什麼?”客商道。

“一塊空地呀,還有河邊小池塘。那個小池塘,是不允許人進去的。”另一個人說道。

“那是知縣老爺怕人家把池塘弄髒。你再想想,兩邊的地勢是怎樣的?”客商道。

“北高南低呀!哦,妙呀!妙呀!好風水,好風水!”另一個人似乎恍然大悟。

“那是知縣老爺翻古書的時候,翻倒‘南低北高,大福大貴;門前一朱雀湖,黃金萬萬兩。”客商道。

“難怪清河縣的客商這麼多!”另一個人說道。

“你再想呀,西邊是什麼?西邊是住宅呀?”客商道。

“住宅高還是河高?”另一個人說道。

“當然是住宅高。”客商道。

“本來,這個知縣衙門不是這樣的?”另一個人說道。

“不是這樣的?”客商道。

“怎樣的?”另一個人說道。

“本來知縣衙門是往東南方向傾斜的。”客商道。

“往東南方向傾斜,有什麼不好?”另一個人說道。

“那就很不好了?”客商道。

“怎麼個很不好法?”另一個人道。

“你向,知縣衙門往東南方向一傾斜,似乎衙門的東麵,就是那幾座小山。小山高還是住宅高呀?”客商道。

“那當然是住宅高呀!那又怎麼回事呢?”另一個人道。

“東邊一高,西邊一低,就是風水中的大忌諱。”客商道。

“怎麼個大忌諱?”另一個人道。

“那個知縣老爺呀,娶了兩房姨太,都沒了。”客商的聲音輕了起來。

“怎麼沒有的呀?”另一個人道。

“那是風水不好!”客商道。

“怎麼不好呀?”。另一個人道。

“知縣老爺是翻個古書以後,才發覺自己住得地方是如此的不好。古書上說‘東高西低,斷絕子孫!’知縣老爺呀,終於明白,他的前兩房姨太是怎麼沒有的。”客商道。

“那知縣老爺不是娶了第三房姨太太,那怎麼樣了?”另一個人道。

“俺沒見過這個姨太太,據說雖然沒跟知縣老爺生小孩,但知縣衙門擴建後,還真的很平安。”客商道。

“俺也聽說了,知縣老爺和姨太太房事處得不好,那風水怎麼不起作用呢?”另一個人道。

“那俺就不清楚了。”客商道。

“那是不是北麵的小山上的亭台樓閣的緣故,造成知縣衙門三姨太的**外泄呀!”另一個人道。

“別瞎說!那些亭台樓閣很少有人去,山裏麵還專門修了個寺院,住的是和尚。”客商道。

“那和尚不去,遊人總可以去呀!”另一個人道。

“那你就要去看看衙門後麵的路,就知道了。”客商道。

“那不是河坊大街的一部分呀!”另一個人道。

“那裏呀,知縣老爺故意不讓行人走,沒有鋪青石板,是條泥路,還長滿雜草。”客商道。

“那遊人可以往另外地方上山呀!”另一個人道。

“另外地方,都是懸崖,上不去,就知縣衙門的後衙有一條山路。不經過寺院裏的僧人同意,是不能輕易上去的。”客商道。

“原來是這麼回事呀!那三姨太住在後衙哪裏呀?”另一個人道。

“這個俺不清楚,大概是後衙的東麵,據說三姨太命中要水。”客商道。

“西邊怎麼不能住呀!”另一個人道。

“西邊的路,自古就叫虎嘯街,克水的。”客商道。

“那三姨太和知縣老爺的房事不和諧,是誰的緣故呀?”另一個人道。

“那俺就不清楚了,你不怕死的話,自己可以到後衙去偷聽呀!”客商道。

另一個人剛想說,一個公差模樣的人走過,兩人就不說了。邊上在黑暗中偷聽的武大郎聽得心動起來,也想去瞧瞧這個衙門的風水。武大郎站起身,往回走,走過虎嘯大街,就到河坊街,河坊街到了後衙部分,果然是一片雜草,有點難走。武大郎走慣山路,也不費多少力氣,就穿過雜草,隻見後衙的東麵,鋪著一條青石子小路,延伸到後衙的一個後門就消失了。大概這條小路,是到東麵的永興河洗刷東西用的,武大郎想著。武大郎到青石子路上一站,隻見後衙的防火牆有兩層樓高,根本無法見到裏麵的東西。突然,北麵的小山裏傳來悠揚的鍾聲,隨著風,一直傳到永興河裏,也傳到永興河流入的清河裏。鍾聲一想,武大郎聽到後衙的門縫裏傳出兩條狗的鳴叫聲,狗叫個不停,似乎門縫裏又傳出腳步聲。武大郎隻聽到一聲嬌媚的聲音:“還吵呀,再吵,就跟老爺一個樣了。”女子的聲音一停,武大郎似乎聽到女子來開門的聲音,武大郎嚇得匆匆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