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美院落榜生(1 / 1)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教育水平特別是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平不是很高,素質教育的口號還沒有響徹整個中華大地。那個時候,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或自習課、手工課之類的課程。雖然課程表上也安排有音樂、美術、體育、勞動課,但這些"副科"的上課時間,很多時候都被語文、數學、英語等所謂的"正科"給強占了,並且占得堂而皇之。尤其是快到考試的那段時間, 學校幹脆取消了這些文體課。

初三時,每天早上7點半到晚上11點半,我都泡在書本裏,非常辛苦。那時老師還挨家挨戶看我們幾點關燈,也就是看大家學習到幾點才睡覺,純樸的老師想當然地認為關燈早就是學習不認真的表現。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養成了開燈睡覺的習慣。

現在回想起來,在追求升學率的那個年代,老師那樣做也很自然。我至今也還確信,行此下策的老師心地其實很善良,也是愛著我們這幫學生的。跟現在大城市中學老師動輒名牌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相比,他們的學曆很有限,管理學生的方法也很簡單,但是他們對學生的良苦用心,對學生的關愛,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像是父母對孩子一樣,投入的不僅僅是精力,還有深切的期盼。

美院落榜生

那是1997年初夏的一個上午,我已經15歲了。從3歲開始,我除了上學,就是坐在家裏畫畫,眯著眼睛畫了12年,就是為了我那個當畫家的夢想。令人沮喪的是,心想不見得事成,我們一家人的付出和收獲並沒有成正比,那個上午,我收到了美院的通知單,不是入學通知,而是一紙落榜通知單。12年的夢頃刻間成了泡影,我關起門來哭了整整一天。媽媽焦急地跟爸爸商量:" 這可咋辦呢?要不,讓婷婷去讀普通高中吧。"爸爸知道我的個性裏從小就有一點點男孩子的頑皮勁兒,對讀死書沒什麼興趣,所以,一直在為我未來的路"另想辦法"。深思熟慮之後,爸爸對我說:" 沒考上就沒考上,咱另找出路,你明天開始跟我學打台球吧。"

聽了爸爸的話,我立即就不哭了,長期以來被困住的心也像是得了解脫一般,興奮不已。要知道我從小就崇拜爸爸的一杆清台。現在居然要我跟爸爸學打球,這太讓人高興了。

也許應了西方那句俗語,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還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這樣,我這個美院落榜生,被爸爸帶到了台球桌邊,變成了打台球的"不良少女"。之前的挫折讓我憋足了勁,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機會。童年的夢想,在遭遇現實的撞擊之後,變得更加清晰明確。

從此,球館裏那間放雜物的小倉庫裏多了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櫃。爸爸成了我的教練,他給我做了硬性規定:每天練球八至十二小時,沒有周末,一個星期隻能休息半天。不再畫畫的我仍然不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出去逛街玩耍,而是被老爸看管在球館裏麵,一練就是一整天。有時生病了,剛掛完吊瓶,回來還要繼續苦練。除此以外,爸爸還給買來沙袋綁在我的手臂上,進行基本功訓練,十幾個小時下來,我隻感覺身上任何一塊肌肉都不聽使喚,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