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這個東西還挺神奇的。有時候狀態好,卻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比如那年我在WPBA的成績一般,但狀態一直都非常好,尤其是冠中冠決賽,打得比這次日本賽決賽還要好,但未能實現突破。下半年WPBA的比賽,我心裏有時會繃得很緊,還經常冒出"下半年的比賽沒幾站了,還沒有成績,今年比去年更退步了怎麼辦"之類的擔心。後來我總結:狀態和心理因素都是能影響比賽,二者要取得平衡才會有好的效果。
失之交臂的多哈冠軍
2006年12月11日,肯定是我一生中最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我經曆了最富於戲劇性的變化--與亞運會冠軍失之交臂。現在想起來真是太失常了,好像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控製與秩序,我無法想象我當時是怎麼走下球台的,那種黑色幽默式的悲劇,也許我再也體會不到了。也但願如此。
又一個第一次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第一次,總有很多第一次會讓你刻骨銘心。我記不清自己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看亞運會比賽的,但對於自己第一次參加亞運會,卻記憶猶新。那是在2006 年的冬季。眾所周知,亞運會的設項基本與奧運會一致,但其中還是保留了一些具有亞洲特色的比賽項目,比如武術、國際象棋、高爾夫等。台球是在1998 年曼穀亞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四年後,在2002 年釜山亞運會上,中國台球隊獲得斯諾克男子單人金牌和團體銀牌,取得了在亞運會台球項目上的突破。又一個四年過去了,2006 年的多哈亞運會,又新增加了女子八球和九球項目。
借著這個東風,憑此前我在九球方麵取得的成績,多哈亞運會之前,我幸運地與其他一些遊走在奧運項目邊緣的"散兵遊勇"一起被召集到了北京,代表中國隊出征多哈。
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個第一次--身披國家隊戰袍。中國台球隊共有7 人參加此次亞運會,男運動員是丁俊暉、梁博文、田鵬飛、李赫文和徐猛,女運動員有周萌萌和我。台球比賽的時間是當地時間12 月4 日到11 日,為了讓我們有更多適應調整的時間,11 月30 日晚11時50 分,我們7 個人和其他運動員一起離開北京,飛赴多哈。
飛機飛越波濤洶湧的中國南海。這時,我的心早已飛向了那個遙遠的城市。我好像已經聽到了清脆的擊球聲,還有球啪啪落袋的聲音。
這是我第一次隨團出征,心裏也像中國南海一樣不能平靜。以往我都是一個人出去比賽,不管去哪兒都形單影隻,還需要自己安排食宿,自己安排行程和訓練時間,很孤單。這一次,我不再需要為飲食起居擔憂,還有了組織、有了隊友、有了歸屬感。我和其他台球隊員、籃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同樣住進亞運村,整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很熱鬧、很團結、很溫馨。尤其是看到我能和他們一樣,身著印有"中國"字樣的運動服,那種感覺特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