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後半段,我終於憑借在美國打比賽積累的豐富經驗,占據了上風,越打越順,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穩紮穩打,對方則越打越急躁,第12 局後, 我以總比分8 比4 領先。在第13 局中,我又利用蔡佩真出現重大失誤的機會, 迅速清台,以9 比4 力克對手,拿到決賽的入場券。
榮摘桂冠
我在決賽中的對手是菲律賓一等一的撞球好手盧比倫·艾咪,比賽采取搶11賽製。盧比倫·艾咪跟我一樣二度參加安利杯,是2005年第一個有資格打進菲律賓九球公開賽的女子選手,曾獲得2005東南亞八球和九球女子單打金牌, 被台灣媒體評論為:實力深不可測,能攻善守。在半決賽中,盧比倫·艾咪以9比6戰勝日本名將濱西由希子, 後者在小組賽上曾經戰勝過我。想過這一關,還真是不容易呢!
晚間20 局11 勝的比賽, 場館內從1 樓到7 樓都擠滿了人,艾利森·費雪、金佳映、柳信美等選手都在觀眾席上觀看這場決賽。現場的菲律賓球迷非常多,許多在台工作的菲律賓外籍勞工在旁加油,不時揮動著菲律賓國旗,希望家鄉的甜姐兒(盧比倫·艾咪遇見誰都笑臉相迎)能奪下國際大賽的後座。我則獲得了中國台北球迷一邊倒的支持,還有不少觀眾打出了"潘曉婷,加油"的標語。這種氣氛讓我有主場比賽的感覺,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盧比倫·艾咪手心出汗了,關鍵時刻幾次失誤, 給了我兩次清台的機會。
這是一場技術和心理的較量,我在取得開球權的情況下拿下第一局,但盧比倫隨後利用我的失誤將比分扳平。之後又經曆了一番對攻後,2 比2 戰平。這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對決,每一次出手,都必須盡量降低失誤,不給對手一絲機會。
2比2後,我的信心使我很好地處理了場上的局勢。第5 局更是死裏逃生, 憑借良好的手感和準度隨後連拿幾局,接著迅速將領先優勢擴大到7 比2。盧比倫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將比分追至8 比5。這既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在那之後的3 局,我發揮穩定,盧比倫頻繁失誤,我最終以11 比5 拿下了比賽。
打硬仗往往能激勵人的鬥誌。輸了一局球,反倒使我頭腦更加清醒,對之後每一場比賽的準備也更充分一些,我進入了一種渴望求勝的狀態。所以,在小組賽輸給了濱西由希子後,我連續拚了九場,才奪得了這個冠軍。
這就是體育賽場,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即使自己的技術和國內外一流選手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如果對手拚勁十足,發揮出色或占據打法上的優勢,而自己情緒急躁,不能及時應變,輸球便不可避免。
頒獎後的訪問中,我對曾教練表達了由衷的感謝,同時也非常感謝國家體育總局小球中心的領導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前輩、讚助商、一直支持我的球迷, 還有一直守在電腦前等消息的父母。相信這個冠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