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仁義之師(1 / 1)

我在長征路上讀到這樣一張成為“革命文物”的“證明便箋”。

茲寄在喇嘛寺的傷病員共拾柒名,由喇嘛負責招待,除死與好了歸隊外,遇有其他事情,喇嘛巳承認一律負責、保護,故給此條,希我紅軍部隊切勿損害並給予其慰問,使病員安心在此休養為盼。完了。

此致

安禮

抗曰紅軍長沙政治部(章)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

考證了一下,這是紅九軍團部隊留下的“便箋”,從字裏行間可體會到部隊對傷病戰友的關懷和照頋。

自己的傷病戰友如此仁愛,完全是應該的,任何人都可巧解。可是,對敵人的傷病員,特別是觴剛交手打完仗傷病員,仍盡心盡力施行人道主義,這需要博大的仁在湖南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紅軍和白軍在羅義山激烈地了一天兩夜,雙方各傷亡近40人。紅軍的一位連長劉光犧牲了,5個紅軍戰士拾著連長的遺體回深子湖,安埋在溪灣坳上。部隊在追擊敵人的戰鬥中,紅案團長範春生又犧了。經過3天奮戰,紅軍擊潰了白軍,返回深子湖的橋頭龍,現這裏有白軍5具死屍,便給掩埋了。接著又發現橋頭龍張軍家住有敵人傷兵10人,已被俘虜,便教育群眾不準打罵。

被俘的傷兵,講清紅軍不虐待俘虜的政策。紅軍衛生員還給這些人上藥,並找到當地20名青年農民,請他們把這些傷兵送到沅陵的醫院救治。開始,青年農民說什麼也不肯抬白軍,後經紅軍戰士講清了道理,他們才答應。臨走,紅軍再三交待抬傷病員的農民,路上要輕點、慢點,晃動大了,傷病員受不了,挺不住。這些傷兵一個個感動得嘩嘩流淚,表示傷好後再也不和紅軍打仗了!

紅軍在遵義“擴紅”招兵時遇到一個問題,抽大煙(吸鴉片)的青年讓不讓當紅軍?當紅軍後還讓不讓抽大煙?舊時代的貴州是一個“大煙王國”,群眾中抽大煙的比較普遍。有些青年想當紅軍,但是由於抽大煙擔心紅軍不要,到處打聽紅軍的看法。紅軍是這樣規定的:當紅軍當然不準抽大煙,但歡迎他們加人紅軍,加人紅軍以後在新兵營連中可逐漸把煙癮戒掉,戒了大煙後算正式入伍。這個政策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挺仁義,要當紅軍的青年和他們的家長都很意,這一下子報名參加紅軍的就多起來了。

在遵義,一次隆重歡迎紅軍的儀式上,毛澤東、朱務都在場並講了話。會上,群眾中領頭呼喊口號的人,錯把中國共產黨萬歲”喊成了“中國國民黨萬歲”。當時遵義群眾對共產黨對紅軍畢竟了解不多,主席台上又坐著那麼多共產黨的“大官”,一下子把這麼重要的口號喊反了,不僅領喊口號的人,許多在場的群眾,精神都很緊張,不知紅軍會怎麼處置這件事。這時,台上一位紅軍首長站了起來,給大家解釋說:“沒關係,沒關係,在白區生活久了,喊錯了沒關係。”這種實事求是的寬宏氣度很得人心。

紅軍西征時碰到一個“硬釘子”一馬鴻逵的騎兵旅長冶成章,外號叫“冶驃子”,這人性情暴躁,打仗凶猛,是個寧折不彎的家夥。

紅軍團團包圍了“冶驃子”所在的鎮子,打死、打傷、俘虜他許多人,“冶騍子”本人也已負傷。他的副官勸他退下,他不接受;他的傳合兵建議他騎上馬往外衝,他立即打了傳令兵一手槍,這時,誰也不再敢勸他退卻了。“冶驃子”的隊伍已被消滅得差不多了,他本人又負一次重傷,能戰鬥的兵所剩無幾。這時,他躲到一個窯洞裏繼續頑抗。紅軍以火力封鎖窯洞口,並在附近扔了幾顆手棺彈。隨“冶騍子”一起在窯洞裏的副旅長、副官等都勸他投降,他仍不答應。紅軍找來兩個已成俘虜的他的勤務兵對他喊話,他仍死活不為所動。直到第二天他實在扭不過副旅長和副官們求生的強烈願望,才答應投蛑。他的副官打開窯門,紅軍戰士們問:“你們旅長呢?”副官答:“昨晚跑了!”這時躺在窯洞炕上傷很重的“冶騾子”說:“我就是冶旅長,你們不要向他們!”

紅軍沒有因為“冶驃子”的死硬而慢待他,而是把他用擔架抬出,和所有俘虜兵一樣進行治療。後來又在水井裏找-到了他的太太,把他們一起送到蘇區治療了幾個月。傷好後,又派人把他們護送到蘇區的邊界。護送途中,凡經紅軍所在的地方,都對他進行了迎送,一直把他送還到他自己的部隊。試想一下,紅軍對他如此仁至義盡,他怎麼可能再拿槍來打紅軍呢?

有一位哲人說過:“改變人的心靈,比征服許多王國更髙貴,

長征中,紅軍一路上斬關奪隘,征服了許多城池,但他們征服得最多的,是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