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祝英台外麵套了大紅衣衫,裏麵穿了一身素服,頭上稍稍戴了幾樣釵環首飾,就準備上路了。臨行她給母親叩了個頭,說道:“娘,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您要保重身體!”
祝夫人沒有理解這話的弦外之音,反而安慰她道:“你不要難過,成親之後,三朝就要回門來的。此番嫁到馬家,千萬遵守婦道,免得我掛心!”
祝英台不再言語,默默地垂下頭來。
這時,天色將近中午,忽然起了風,一塊塊烏雲從四麵八方飄過來,漸漸遮住了太陽。馬文才連忙叫人催促祝英台上轎。
祝英台慢步下了繡樓,由祝夫人和銀心攙扶著到了前院,先向祝公遠拜別,然後才淒淒慘慘地上了花轎,坐著轎子行向江邊。
馬文才和一眾家人隨著花轎鼓樂一塊兒往外走。
祝家莊籠罩在陰沉沉的迷霧裏,蒙蒙細雨,像是無聲地飲泣!
出了家門,祝英台忽然有種奇怪的感覺,仿佛再度逃出了牢籠一般,就像上一次到杭城求學一樣,這一次是山伯在冥冥之中召喚她。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她是乘著馬車投奔書院,這一次,卻是坐著花轎到墳墓裏去!
她想到又將要和梁山伯重逢聚首,並且從此不再分離的時候,禁不住默默地笑了,就仿佛看見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展現在她的麵前,展現在那個不遠的地方——九龍墟。
馬家前來迎親的人全是些十分精壯的漢子,劃起船來到疾如弓矢。
船行很快,進入姚江不久,忽然風浪大起,船家不得不把帆下了,隻聽見船桅上的繩子,被風刮著呼嚕直響。前些天還是幾乎幹枯的姚江,此時翻起七八尺高的大浪,嘩啦一聲,向船邊直撲將來,船便搖擺不止,再也無法前行。往前後看,白浪一個跟著一個,一直抵靠天邊。向左右看,左邊隔江,浪向上翻動,江那邊景物,看不清楚。右邊的江水卻很平靜,離岸也近,岸邊一個突起的山頭,長滿了高大的喬木。
祝英台見了忙叫住船夫:“那就是九龍墟,趕快停船靠岸!”
船夫猶豫著望向馬文才。
馬文才環顧四周,皺著眉道:“這麼大的風浪,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就來了!真是怪事!既然不能再走,那隻好靠岸了。”
上得岸來,英台默然無聲地往山上走。
丫鬟銀心跟在她的身後,也隻是默默地走著。
再後麵是氣定神閑的馬文才,擺出一付吃定了英台的樣子,不怕她飛上天去。更遠處還有幾個家丁。
祝公遠沒有下船,他心裏窩著火,覺得在這大喜的日子祭拜死人,英台實在不懂事!
不久來到山伯墳前,祝英台緊走幾步跪倒,口裏道:“梁兄,你我從前相約,定當候妹於黃泉路上,今日人事逼迫,正是其時,我來了!”
說到這裏,那吹過的大風,正加快風力,嗚嗚的從樹頂上經過。樹頂上的天空,露出金黃色的一大片。
馬文才見了,心知有異,急忙靠近了幾步。
祝英台低聲傾訴道:“梁兄呀,你我昔日訂約,說是化蝶雙飛,生死不渝,理當在這墳上,安放兩塊碑,一塊是梁山伯,一塊是祝英台!而今為何隻有一塊?卻沒有小妹的墓碑?”說完站將起來,兩手按住墓碑,失聲痛哭。
馬文才暗自冷笑,心道:“這才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我寧幽宮二宮主的麵前,看你能哭出什麼花樣!”
祝英台痛哭良久之後,正待一頭撞死在墓碑前,忽見那黑雲四布的天空,驟然之間雲頭湧動,雲縫間電光閃閃,仿佛有九條銀龍,接著“嘩啦啦”一個大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