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弼注本《道德經,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漢帛書《老子》(甲本)原文: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被篡改成了“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中被篡改成了衝。
“人所教,夕議而教人”被篡改成了“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老子對別人所教的是否要教是持非常慎重的態度的,必須要至少經過一晚上的討論,確認沒問題了才會教人。被蜥蜴人篡改後,完全成了變態的“包容”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