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弼注本《道德經,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漢帛書《老子》(甲本)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一段文字是全文中唯一沒有被改動的。不過由於整篇文章的主題變了,針對的目標變了,對這一段文字內容的理解也就不同了。《老子》原文實際上是針對以侯王為首的統治集團講的,“可以長久”就是指江山能夠永久的意思。《道德經》的矛頭所向不是昏庸的統治者,而是包括聖人在內,必須無條件為統治者的個人利益賣力服務的人。因此這段話,就變成是提倡保守思想的人生格言。“可以長久”四個字也就被理解為是人人都可以適用的人生追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