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常見的寫作視角(2 / 2)

主要特點:無論是以何人身份來敘述,感覺是在講故事,顯得真實。但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敘述人視角被限製,有些空白還要讀者去填補。這對於喜歡參與作品思考的讀者而言比較適合,也正好彌補了“雲端視角”的不足。但缺陷在於作品中的敘述人無法敘述自己,受敘述人左右,作者又不好出麵幹涉,要想知道作品中他人的想法,還真得讓讀者自己去猜。另外的不足就是它沒有象雲端視角那樣對全局的全能。

三、純客觀敘事

這種敘述視角的特點是客觀地敘述所見所聞,將人物的表現、生活場景和事件直接展現給讀者。但作者不參與作品中人物的意識與心理分析,不能作主觀評價,隻能是客觀地展現情景或現場,而不能深入內部,探測奧秘。由於敘述沒有作者的主觀性,因而它又不是第一人稱的敘事。

這種視角有些象是攝像機,把故事情景直接視頻給讀者,優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現實生活的本來麵貌,顯得有些象是記實。這種敘述方式真實性強,缺少主體引導,沒有導遊之類的幫忙解釋,因而作品的一切進展都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

正是沒有敘述人的感情投入,尤其缺乏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過於純客觀,因而作品顯得冷漠,難於調動讀者的情感。

完全客觀視角倒不多見,某些西方作家總是嚐試。有點像海明威的“冰山法則”,但是不帶感情色彩。

其核心就是:隱藏角色的內心,隱藏作者的情感,如實記錄人物的言行,一切交給讀者評斷。我個人認為,這種小說畫麵感很強,代入感很差,甚至可以說拋棄了文字的優勢,以己之短較影視作品之長。

以上幾種常見視角各有長短,實際寫作中不要厚此薄彼,尤其是要寫好長篇小說,往往僅有一個視角是不夠的,隻不過根據內容需要,在注意保持敘事角度一致的前提下,取長補短,通過各種視角的轉換,靈活自由地變動敘事角度,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幾種人稱的敘述表現上看:

第一人稱的敘述,一般都能寫得感情細膩,真切感強,容易讓讀者接受。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增強小說的真實性和親切感,拉近作品和讀者的距離;便於抒發感情;便於作心理描寫。但在敘述上隻能局限於敘述人的所見所聞。

而第三人稱的敘述,敘述人掌控作品中人物的一切,在情節發展、渲染氣氛、完整講述故事等方麵顯得比較有優勢,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製,敘述相對自由。但顯得不太親切。

而第二人稱敘述寫作的情況雖較少見,但也是一種子選手視角。由於其有“對話”的味道,在對對象的抒情上表現得很強烈,較多地偏重於對往事的反思,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都可以通過“你”的對話方式表現出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運用得當也是值得嚐試的。若對象為物,具有擬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