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依然年輕,而且年輕得沒有秩序。天才常與飄搖柔弱相對應。可是拉裏?布朗的理想,卻是腳踏實地的鐵軍。1997年11月賽季開始,費城五連敗。之後的兩連勝,是靠艾弗森一場26分15次助攻、一場31分贏下的。這劇情堪稱諷刺:當世界討伐艾弗森的獨斷專行,聲言費城需要依靠團隊時,卻是艾弗森的個人能力把即將沉進泥沼的球隊拖住了。
可是他的個人能力並非萬用靈丹,隻能臨時吊一吊命,讓費城多幾口呼吸。開局的4勝12負足以打擊年輕人好高騖遠的心思。艾弗森和布朗同時感到絕望。他們都認同球隊猶如一盤散沙。拉裏?布朗開始運用他的權威:他要開始啟動他的複印機,調製他喜愛的陣容了。
1997年12月,斯塔克豪斯被交易,得到了活塞隊的西奧?拉特裏夫,以及後衛阿隆?麥基。斯塔克豪斯走人時滿心歡喜,不忘回馬一槍:“在底特律,不會有艾弗森這樣喜愛投籃的後衛和我衝突了。”
這是拉裏?布朗啟動76人改革的第一步。西奧?拉特裏夫符合他的審美——一個堅實硬朗的中鋒,進攻能力有限,防守態度積極,協防霸道。德裏克?科爾曼偏軟的防守和喜好遊走於外圍的進攻習慣使76人的前場靈動有餘硬度不足,加了這一環,76人的內線才華被削,但粗猛有力得多。
阿隆?麥基之於斯塔克豪斯的對比,也可見出拉裏?布朗改革的方向。斯塔克豪斯是地道的天才,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得分狂人,然而與大多數天才一樣欠缺穩定。麥基則是一個淳樸地道、悶聲做事的老實孩子。196公分高,能擔當兩個後場位置的萬金油選手,能防 1號位及2號位,不貪功,不炫耀,低調處事,重視團隊。
進入1998年之後,交易的陰影繼續推進。威瑟斯彭、吉姆?傑克遜和蒙特羅斯都陷入了交易流言。賽季開始時的六大主力,隻餘下阿倫?艾弗森和德裏克?科爾曼兩張臉孔似乎比較穩定。此時,媒體回憶起了11月份布朗的那句話:
“艾弗森有時顯得太年輕,如果他再回大學打兩年的話,也許會……”
布朗那將錦衣華服改造鏗鏘鐵甲的進程,讓媒體浮想聯翩。媒體紛紛列出艾弗森可以交換的對象。布朗喜歡高個控衛?那麼,幹嘛不用艾弗森去換“便士”哈達維呢?
阿倫?艾弗森繼續無視媒體的喧囂。1998年1月,他率領費城完成一個四連勝。1月15日,他在對芝加哥公牛的比賽中16投10中,13罰11中,得到31分。職業生涯第一次擊敗了喬丹的公牛。
也就在同一天,拉裏?布朗給他引薦了一位新隊友:
“西雅圖超音速來的埃裏克?斯諾。”
4. 易位
埃裏克?斯諾這個名字,從1998年1月開始,便和阿倫?艾弗森糾纏在一起。自那以後,他們倆的命運,也被纏成一團。